【声音】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城乡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宏观层面呈现“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历史转型,而微观层面的重要呈现,即是产生大量的转型社区。这里所说的转型社区,主要指那些具有市场区位优势的行政村,随土地使用及村民职业方式的非农化转变,而向现代社区过渡的拥有“半城半村”特征的社区。城中村、“村改居”社区等是转型社区的不同称谓或不同形态。转型社区面临的治理困境,就组织层面而言,主要是与这种社区的组织体制机制滞后、组织关系紊乱、有效制度或政策短缺,特别是与具有弥合城乡“二元结构”缝隙的衔接性制度及政策匮乏相关。我们认为,培育多元共存、具有明确分工关系并具有良好整合的组织系统是转型社区组织重构的主要方向。建议理清政府社区建设与本真社区建设的区别,在政府取向与生活共同体取向的社区建设中取得平衡。关注流动人口聚集区的特殊组织诉求,创设新机制,如给村(居)委会下的村(居)民小组赋予更多权限和资源,以更好地发挥管理服务效能,建构外来流动人口乐意参与的组织和全覆盖的社区组织机构,以促进不同居民群体间的融合。同时,有效应对居民结构的多样化和社区关系的复杂化,建构或引入专门化或专业化组织化解社区问题。通过培育居民的公共参与意识、确立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在社区中的主导地位、培育制度化的新型社区关系,推动转型社区整合。
(蓝宇蕴/文 摘编自《学术研究》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