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选登】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对文艺作品的批评是文艺批评的核心与根本。面对当前环境,要改变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功能弱化甚至缺失的局面,摆脱文艺批评边缘化的困境,需要找准文艺作品批评的基点,这是文艺理论批评的重要命题。对于这一学术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历史的基点
历史的基点强调的是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时,要从历史观的视角对文艺作品进行评判,看作品创作中所采取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社会主义文艺强调创作要坚持唯物史观,在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倡导与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创作现象,批判“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的文艺作品。只有坚持唯物史观进行的文艺创作,其作品才能真正起到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同时,历史的基点还包含着时间和真实两个方面:时间的叠加形成了历史的厚度,在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时要从时间长河中定位文艺作品,通过把不同时间维度上的作品进行对比,判断作品在时间坐标轴上的位置;真实是文艺作品葆有生命力的核心元素,文艺作品的真实主要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在历史的基点上对文艺作品真实性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历史真实方面,一方面看作品描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背景是否吻合基本史实,另一方面看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时代风气、时代精神与时代风貌。当然,讲求历史真实并非要文艺作品事无巨细地涉及每件历史琐事,亦非要作品如实记录生活事实,而是要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以揭示时代精神为内核,用现实主义精神观照生活和浪漫主义情怀创作文艺作品,使作品具有现实性、当下性、引领性,扫除社会颓废萎靡之风,吹散人们内心弥漫的雾霾,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启迪思想。
人民的基点
人民的基点要求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时,着眼文艺作品中包蕴的情感倾向,审视文艺生产的立足点为哪些人服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作品“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社会主义文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凸显社会主义文艺“为了谁”这一核心问题。当前的文艺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求对文艺作品进行批评时去把握作品的整体情感倾向,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还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甚至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把人民作为嘲讽讥刺的对象。当然,正如毛泽东所说:“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这告诉我们在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时,不能仅仅根据创作主体的宣言判断作品的情感倾向,而要从作品本身散发出的情感基调及在受众中的影响来评判。同时,人民的基点也给文艺作品批评本身提出了要求,即批评也要同文艺创作的导向保持一致,遵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导向:这一方面表现在批评是不是把握住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判标准,另一方面表现在批评是不是写给人民看的。当前之所以会产生文艺批评的缺席,并不是文艺生产中批评真的完全不存在,而是批评没有真正达到文艺创作主体、文艺作品欣赏者欣然接受的程度,以致被视有若无。今后的文艺作品批评,要饱含为人民批评的情感、寻求采取让人民看得懂的方式进行,切实发挥引导创作、提高审美的作用。
艺术的基点
艺术性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内核,从艺术的基点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是首要选择的视角。艺术的基点要求文艺作品批评需从艺术本体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衡量。文艺作品是艺术品,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即使是历史题材或现实题材的作品,也不能是“现状”的原始记述。文艺作品创作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典型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受众得到审美愉悦。从艺术本体视角进行文艺作品批评,需要着眼于以下两点:一要从艺术类型的视角审视作品。艺术类型不同,作品的创作原则与手法会有天壤之别,在进行文艺批评时,要根据艺术类型的本质特性与要求进行评判。二要从创新的视角审视作品的艺术手法。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要始终贯穿创新精神。在对作品批评时,不仅要准确把握创新是否植根于现实生活,还要见微知著地指出作品艺术创作上的创新点及其于艺术累积的意义。
美学的基点
美学的基点要求从更高的理性层面形而上地对文艺作品进行批评,阐发作品中蕴藏的美学精神、原则和意义,引导广大受众在正确美学观的指引下欣赏文艺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以美学为基点进行文艺作品批评,须从以下三方面着眼:首先,从艺术真实的视角评判作品所展现的审美世界。文艺作品所提供的是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审美世界,其能否实现美育作用,取决于作品是否实现了艺术真实。在对文艺作品艺术真实进行考量时,不仅要关注情节推进的合理与严谨、人物形象的典型与丰富,更要认真分析于其中倾注的情感是否真实、可信。其次,以时代美学精神衡量作品所展现的审美韵味。时代美学精神更多地表现为时代的主流审美倾向,是人民为满足精神需要而作出的自主选择,只有彰显时代审美趣味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再次,以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为视角进行文艺作品批评。优秀的文艺作品批评个案累积,才能生成完善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当前文艺批评的衰弱与没有构建出完善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不无关系。从文艺批评理论体系构建视角批评文艺作品,有益于发展文艺美学体系,也将促进文艺批评理论体系的构建。
当然,文艺作品批评的四个基点之间是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无论从哪个基点切入,都要虑及其他三个基点的批评要求。只有从四个基点出发,对文艺作品进行立体的、综合的评判,才可以使文艺批评“批”得令人信服、“赞”得有理有据,给创作者以实践指引,给观众以欣赏引领,为文艺批评体系的完善累积有效经验。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