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初冬的宁夏固原市千山沐雪、气温骤降。在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板胡鼓乐伴着高亢嘹亮的嗓音,夹杂着阵阵喝彩,在山间林谷回荡……这些欢快的声音来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里早就成了村民们的“文化客厅”。
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土地贫瘠,但精神不可贫瘠。近年来,固原市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文化扶贫、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大院”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之路,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10个,农民文化大院263个,通过精耕这些“文化良田”,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填满了村民的“精神粮仓”。
“改革开放头些年,大家都铆着劲儿种田,后来家家都有了电视机,便窝在家里看电视。这几年,总看电视也没啥意思,有的人冬闲没事干,还沾上了赌博的坏习气。”固原市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说,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唤醒了村民们“冬眠”已久的文化需求。不管是喜欢唱几句、跳几段,还是写几笔、下几盘……男女老少的文化需要都能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得到满足。
曾为名城两千年的固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文化基因的传承使每个村都有一些会唱秦腔、喊花儿、爱收藏、做手工艺的文化能人。固原市因势利导,制定出台《固原市文化大院创建实施意见》,扶持发展各类文化大院263个。文化大院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从2015年起,将扶持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每年不少于8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了文明单位帮扶、村企共建、社会赞助等各类投入5000余万元。花儿大院、秦腔大院、非遗大院、收藏大院、根雕大院、旅游大院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大院相继建成。
为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活起来,固原市探索建立了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固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正儒说:“我们按照有带头人、有场地、有活动、有队伍、有资金投入的‘五有’条件,依据文化大院的使用率、活动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实行动态管理,开展评星定级,奖优罚劣。”目前,固原市文化大院基本做到活动周周有、培训季季办、会演年年评,每年累计参与群众超过20万人次,完成送戏下乡252场次,广场文艺演出246场次,放映农村数字电影10929场次,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群众21万人次。
不仅自娱自乐,还要发展产业。“祖祖辈辈传下来这些古老玩意,还真能变成产业。”让新和村马社火非遗传承人赵世荣意想不到的是,7月底村里举办了一次“新和乡村之夜”的文化活动,眉户剧展演等民俗文化吸引了上万人来到这个小山村,不仅自产的农特产销售一空,就连商店内的商品也几度售罄。除了旅游撬动,固原市积极引导农民按市场规律进行创作,把文化大院原先“小、散、弱”及各自为乐的自创作品,通过组建合作社、工作室、股份制公司等进行包装、宣传和推介,发展加工基地、生产基地,成为贫困村群众的致富新途径。
固原是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的缩影,2017年,宁夏要建设60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届时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