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董城、通讯员贺洁日前从北京市通州区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改善率连续8个月位列全市第一,1至8月累计浓度同比改善率为2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24天,同比增加30天,空气质量改善率变化明显。
据介绍,由于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对生态建设的特殊要求,通州区把大气治理放在第一位,首创乡镇街道层面的断面考核,区政府与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签订《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责任书》,督察考核细化到每一天,采用纸质递送和微信推送等方式,确保各部门一把手当天知晓前一天的大气质量数据。
通州区在北京全市率先建成了“五大环保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污染源头监控的全覆盖: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包括1个全项站、18个考核站、450个PM2.5简易监测站,覆盖通州区全部行政村和居委会,利用实时颗粒物数据,科学指导环境管理;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则实现了对油烟浓度实时监控;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系统,实现了对过境机动车尾气排放24小时检测;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为实施乡镇河流断面考核提供了数据支撑;通州全区50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了环境应急和污染源自动监控。
此外,通州区还依托现有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环境管理网格化模式,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隐患。目前,通州全区所有污染源已逐一落入网格,环境监管职责已具体落实到了各街道、乡镇以及社区和村。
通州区委书记杨斌表示,通过全覆盖监控和网格化平台进行科学化管理,能直观地看到管理严格地区空气质量数据显著下降,用实践证明了大气治理任务确实能靠“落实”取得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