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激活文化科技融合基因

    作者:胥刚 张旭辉 苏兴仁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7日 14版)
    市民在体验新的游戏娱乐项目。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创语境】  

     

        先进文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源,科技创新是先进文化弘扬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无论是科技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同建设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强国,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还有较大差距。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化发展的软实力与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不能高度契合。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文化与科技同步发展,在行动层面也涌现出了不少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但往往都倾向于以文化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为皈依,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的技术性工具,而忽略了文化软实力对科技硬实力的能动作用和二者的协同并进。辩证看待并科学引领二者健康和谐发展,对推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昌盛意义重大。

     

    以文化软实力引导科技硬实力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表征,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自2009年以来就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方面,在关键技术、先进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及顶端制造能力等诸方面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大多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面临转型升级的天花板。虽然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但创新氛围不浓、动力不足、效能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要手段的技术追赶空间日益缩小,向高端迈进将更加依赖重大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这类创新恰恰是投入最大、风险最高且突破了地域、组织、学科的界限,本质上是创新体系和创新文化的竞争。文化软实力能否为创新主体注入捕捉机会、确定目标,能否在全社会培育以创新为荣的执着信念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能否加快形成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法律体系,决定了我们能否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决定了我们能否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

     

        此外,文化软实力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也能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价值空间,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首先是文化要素与传统产品融合,产生富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大幅提升产品价值。以瓷砖行业为例,广东某公司对传统瓷砖进行艺术化演绎,以刀笔书法的表现形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创新推出艺术手工砖进而形成中国印象产品系列,使冷冰冰的工业化产品在注入文化元素后价值大幅提升。文化元素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将传统制造业中技术主导一切转变为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统一,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正化为国际巨头产品设计的灵感源泉。其次是以文化创新来提升传统产业的品牌价值,塑造传统产业的软性竞争力。文化内涵是品牌的灵魂,是提升价值的关键。通过广泛地吸收各种文化要素,在品牌建设中实现文化和产品的有机融合,使产品获得更广泛的文化认同,形成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不但能提升产品价值,更会通过文化的认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开拓创新的软实力宝库,以文化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有广阔空间。

     

    将科技硬实力融入文化软实力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独特而丰厚,但厚重博大的文化资源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和国家竞争实力。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82%,远远低于美日等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占有的世界市场份额不足4%,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极不相称。

     

        现实状况表明,只有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充分借助科技力量的推动,文化产业才能转型升级,文化业态才能不断创新,文化企业才能做强做优,文化服务才能补齐短板。将科技硬实力融入文化软实力,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首要举措。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的广泛覆盖与强力渗透,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一批科技型文化企业逐渐成为推动发展的主体,“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催生新创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文化传统厚实力向文化竞争软实力的转化,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强劲的新引擎。

     

        要将科技硬实力融入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力度,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引领性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重点文化科技融合基地、企业、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其次要建立成熟的配套人才体系。要造就一批具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视野的科学家和文化大师,洞察和开拓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动向、新思维和新模式。要注重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新动向、新思维和新模式能够落地生根。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摆脱传统的学科建制与专业划分,固本培元,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证。再次要建立深度融合的发展平台。要建立高效协同的合作发展平台,加快科技和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最后要建立竞争有序的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提高传统文化产业创作、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科技含量,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硬实力之根;文化是立国之基,是国家软实力之魂。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两力相合、软硬互通、刚柔并济,能有效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繁荣发展,能全面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并迸发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