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有“轩辕擂鼓台”(又称“悬羊擂鼓台”)“风后洞”“轩辕庙”“蚕姑庙”,迁安还有一个轩坡子村和该村出土的清代轩辕姓族墓碑。这些都是当年任重远先生和迁安人研究迁安与黄帝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迁安与黄帝的关系,应该寻找更深层的学术依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这一说法反映了黄帝部族中的某些支系与上古戎狄之间的关系。其结论是:黄帝族中的一支族团属于古戎狄族,与迁安地区唐虞时代之前的山戎实属同一部族集团,它们之间有渊源关系。我研究的看法是,不是整个黄帝族都属于古戎狄族,而是黄帝族中的一支属于古戎狄族。有了这样的史学认识后,我们对发生在燕山脚下的黄帝族的活动足迹就会很好理解了。
我们知道,在炎黄族发展史上,流传着著名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对此,《左传》《山海经》《史记》等书都有记载。包括迁安在内的燕山地区有关黄帝足迹的古史传说,特别是黄帝族与炎帝族的阪泉之战以及黄帝族与蚩尤族的涿鹿之战,都是由于黄帝族中重要的一支来到燕山北部,从而由北向南的迁徙发展中发生的。
在考古发现方面,在迁安的安新庄遗址出土了一些“多角形器”的器物,这也是安新庄遗址独有的文化因素。迁安的文史工作者认为其形状近似于青铜器族徽铭文中“天鼋”之“鼋”。青铜器中被释读为“天鼋”的族徽铭文,郭沫若考证说就是《国语·周语》“我姬氏出自天鼋”之“天鼋”,也即轩辕黄帝之“轩辕”。
在迁安的1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安新庄遗址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安新庄遗址的文化特征是既包含有北方文化的因素,也有中原文化和东方海岱文化的因素。迁安安新庄遗址中这种南、北、东三方文化交汇现象产生的原因,考古学工作者一般是从安新庄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着眼的。迁安地处冀东的滦河流域,正是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互相接触的地带,因此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以安新庄遗址为代表的迁安地区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中的北方因素,应该是黄帝族带来的;这一地区这个时期的文化所表现出的北、南、东三方因素的混合,也应该与黄帝族、炎帝族和蚩尤族三个集团在这里相遇相会有着明确的关系。
综上所述,黄帝之所以和迁安有关系,就是因为在五千年前黄帝族中的一支来到了燕山脚下的迁安,留下了足迹。这也是《史记·匈奴列传》把山戎追溯到唐虞之前的黄帝时代,而《山海经》中说黄帝与北狄、戎狄有衍生关系的缘故。
在迁安的历史上,既有作为龙头的黄帝文化,也闪耀着各个时代的灿烂文化,它们既是迁安的历史记忆,也是迁安人的家珍,迁安人的骄傲。
迁安人的家珍即迁安的历史文化之光,它们包括: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其纳玛象牙齿化石;完整的1万年前的古菱齿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商周时期的孤竹国;周初箕子朝鲜的始居地;汉墓出土的造纸捣碓陶塑浮雕画像;迁安的桑皮纸;北魏时期的佛教摩崖造像等等。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