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并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包括体育学在内的所有学科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推动了体育学的繁荣发展。但是,面对发展迅速的体育实践和日益复杂的体育现象,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仍相对滞后。因此,加强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应从整体性、历史性、国际性和实践性四个维度进行探索和努力。
加强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要注重突出整体性。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涉及哲学、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医学、理学、工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因此,体育学被视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体育学以人们对体育需求的认识和体育实践的发展为直接动力,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众多相关学科的交融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逐渐形成了体育的本质、体育与社会促进、体育与人的发展、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研究内容,建立起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特征的科学体系。要树立“跳出体育研究体育”的思维,坚决打破学科壁垒,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体育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领域的研究,克服片面化、碎片化的研究倾向,增强对体育学研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拓展体育学科的领域和内涵。
加强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要注重突出历史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既是联系的整体,又是发展的过程。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人类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是在对过去传承创新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的。要加强我国体育学发展史研究,坚持联系、全面、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做到在分析文献和解读社会背景中把握体育学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尽量真实地还原或呈现体育学的发展轨迹,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通过研究梳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特点,揭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殊规律,剖析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总结体育发展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体育学学科本质规律和发展方向,为建设一流体育学科提供启迪与借鉴。
加强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要注重突出国际性。国际合作交流是全球化时代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是国际竞争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展示国家形象与实力的重要窗口,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教育、体育产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放是体育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密切关注国外体育研究的最新动态,积极借鉴吸收国外体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拓宽我国体育学理论研究的视野,加速提升研究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体育学交流中的话语权。让国际体育学术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强大“声音”。因此,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视野下,我国体育学研究应从国内现实需求出发,关注国际研究热点领域、前沿课题及研究范式,把科学研究置身于国际学术背景中,创造出高质量的体育学研究成果,努力形成一批我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提升体育学对我国体育实践的契合度和贡献率,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融合发展、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学理支撑。
加强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要注重突出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问题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踏上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这就要求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面向我国体育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实践,突出问题导向,把握研究特性,选准研究方法,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科学回答问题,有效破解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从人才培养、竞技训练、管理体制、文化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一批高水平、可应用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深化体育改革、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青年长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