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把“百姓富”作为民生改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刘志彪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2日 10版)

        【专家点评】

     

        这篇调研报告对吴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调研,既显示了当地对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的学术追求的具体实践,也总结了吴江在新时期发展中探索的经验启示,值得一读。

     

        苏南的吴江一带自明清以来就是江南蚕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晚清,欧洲的机织技术引进中国后,这里的纺织工业就开始萌芽,费孝通先生无意中在家乡找到了观察中国乡村工业的最佳试验点。1939年,29岁的费孝通出版了英文版的《江村经济》一书,日后被奉为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费孝通先生一生关于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和论述,充分反映出他“志在富民”的学术研究主题和人生追求,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城乡发展的贡献和影响极为深远。

     

        历史上,吴江小城镇发展极具特色,星罗棋布,分布的密度比苏州其他地区高。到改革开放前夕,吴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小城镇格局:主城区不突出,各乡镇蓬勃发展。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吴江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通过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工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为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1983年吴江开展乡镇合并和撤乡设镇工作。经过5轮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至2013年,吴江将23个建制镇撤并为8个镇(区),使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一镇一品”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小城镇经济社会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吴江围绕新型城镇化这一主题,以惠农富农为根本目标,以实现富民强村为根本宗旨,在城乡规划布局、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城融合、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惠农富农”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纪念费孝通“江村调查”80周年之际,弘扬传承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思想,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富美高”是“建设新江苏”实践的内涵,其中“百姓富”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起点高,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具有“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当前,吴江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践中,要继续把“百姓富”作为民生改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充分体现城乡一体化的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居住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刘志彪,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