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从自觉探索到模式提炼

    作者:熊澄宇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7日 14版)

        【文创语境】

     

        文化是民族延续生长的血脉,创意是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作为创意的源泉,为文化插上创意的翅膀,为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007年,杭州市率先提出打造“全国文创产业中心”。十年来,文创产业已成长为杭州经济的增长极,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城市形象的新名片。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十一五”“十二五”时期集中发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杭州市已经从最初的“自觉探索”进入到“模式呈现”阶段,文创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条符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定位、人民群众诉求和国际国内期待的路径,并在“十三五”时期继续凝练特色,提升品质,为“杭州模式”增添新的内涵。

     

        笔者看来,文创产业发展的“杭州模式”可以提炼为:快半步的政策导向,竞合性的市场主体,创新型的产业形态,品质化的创意生活。

     

        纵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绘制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蓝图的每一处落笔都精心设计、细心规划、用心践行。做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机把握精准,政策措施力度精当,政策执行手段精细,形成了“快半步”的意识和节奏,始终通过产业政策引领着产业的发展方向,调整着产业的发展路径。

     

        经过前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铺垫,杭州早早意识到立足自身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在2007年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就首次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随后先后出台文创产业总体规划、专门行业扶持、行业分类体系、人才、园区、土地与空间、金融、财税、行业融合等多方面政策,形成了以“打造全国文创中心”为纲的“1+X”政策体系,将“快半步”的发展意识落实到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上来,为发展文化产业扫清障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敢为人先的发展勇气。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杭州市始终追求“做到位,不越位,不缺位”的力度准则:金融政策添生机,财税政策减负担,人才政策增活力,土地政策拓空间,企业政策促发展,融合政策优功能,让文创企业及相关利益主体“有章办事”,取得了良好效果。

     

        杭州市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最为发达、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由发达的民营经济、多元的空间形态、开放的制度设计构成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市场主体,在杭州文创产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既提升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又展现出活跃的创新创意能力。

     

        在文创产业发展中,杭州市大力推动社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催生创新型产业形态,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造的氛围,让创意融入生产生活之中。在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中,杭州市注重激发民众创意,将社会创新变成产业发展的智力源泉。同时,杭州积极顺应产业跨界发展趋势,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创新发展。在“文化+科技”领域,杭州市重点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加快布局设计、演艺、展览、艺术品等相关产业,从而使传统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日益提升,高端制造业文化服务增值效应不断扩大。

     

        同时,杭州市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将“创意生活”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有机组成,形成了“文化、创新、生活、环境”结合的产业生态,将文化生活化,生活创意化,通过文创产业发展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向杭州市居民及外来人口、海内外游客提供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创成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有效手段,“文化+创意”越来越成为一种杭州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