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经过数年孕育、两载怀胎,现代京剧《浴火黎明》一朝分娩呱呱坠地就引起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作为上海京剧院奉献给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的厚礼,这部戏内涵丰富、情感饱满、形式新颖,酣畅淋漓,有很多看点和亮点;同时围绕着京剧的形态、理念、功能、审美,引起热烈的探讨和争鸣。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京剧院迈向“新海派”的征程,明确树立起为人民而创作的宗旨,恪守“取信历史,观照现实”的艺术传统,奋力开拓多样化艺术生产局面,不断锻造出特色鲜明的品牌作品,引领观众,占领演出市场。《曹操与杨修》具有深邃的历史意识和鲜明时代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勃然兴起的文化反思和文化启蒙的产物。《成败萧何》克服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抵制片面追求所谓“好听、好看、好玩”的轻松化、娱乐化倾向,既弥漫着悲壮的历史况味,又承载着现实人生哲理,具有人文情怀和人性深度。《浴火黎明》则是继《曹操与杨修》和《成败萧何》之后能够体现上海京剧院创作特色的又一力作。
《浴火黎明》不属于“命题作文”,未列入所谓“文化名片”工程,更不是剧作家的胡编乱造,而是来自生活的赐予。据剧作家李莉介绍,此剧最初拟以《红岩》中成岗的原型陈然为主人公,以《挺进报》的故事为主体。但在体验生活、爬梳资料时,被革命烈士遗留下来的2万多字篇幅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所吸引。其中第七部分为“狱中意见”,内中载有“狱中八条”,乃是烈士们生前总结经验教训后对党组织语重心长的最后嘱托。特别是第一条“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第六条“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作风问题”,更令剧作家李莉惊讶、感佩不已。真没想到早在几十年前,深陷黑牢里的共产党员们能提出直贯我们当今现实的严峻问题。这一发现点燃了剧作家的灵感,让她最后毅然决定调整创作思路,情系“狱中八条”,换一个角度来谱写红岩精神。
剧作以1948年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庆为背景,展示一群年轻的中共党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不计个人安危,憧憬未来,坚定信仰、坚守信念,感化和帮助误入迷津的同志重拾信仰,最终壮烈牺牲的历史事件。不仅黄钟大吕地宣扬革命先烈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和英雄主义浪漫情怀,而且更着力于特殊历史时期和非常情况下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对党性的执着探究,对生命意义的反复追问和思考。革命道路如九曲回肠,说不清的考验纷至沓来。革命队伍并非铁板一块,人各有志,天壤云泥。剧中的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身居高位,却是一个戴着革命面具的骗子和魔鬼。他慑于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惜出卖同志,叛变革命,180多个地下党员遭到抓捕。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异常险恶的危急关头,多亏以中共地下党邻水县委副书记邵林、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副书记许志烨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们,凝聚起党内的健康力量,揭露敌人的阴谋诡计,鞭挞叛徒的丑恶行径,以博大的胸怀、无私的爱心和高超的智慧,挽救被蒙蔽的同志,避免党组织和游击队遭到更大的损失,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传奇,彰显出中流砥柱的共产党人崇高博大的理想信念和忠贞如一的人格魅力。
中共地下党邻水县委书记范文华是全剧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角色。他虽然资历不浅,但由于头脑简单,阅人不深,警惕性不高,被假象蒙蔽,错将贪腐龌龊的刘国定看作恩人,当成组织,陷入个人迷信和盲目崇拜的泥淖。惊悉被骗后,一度陷入迷惘和崩溃,险些跌入犯罪的深渊。范文华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经历了炼狱式的心灵拷问,进行了哈姆雷特式的自我解剖,终于在同志的帮助下走出迷津,完成了灵魂的救赎,在生命的终点铸就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从容地面对敌人带血的刺刀。范文华是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有缺点、有曲折、有起伏的英雄,真实可信,有生活基础,填补了处于崇高与卑劣、勇敢与懦弱、人性与兽性等中间地带人物形象的空缺,丰富了红岩题材作品人物画廊,表现出生活的丰富、现实的残酷、人性的复杂,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作用和审美教育价值。
《浴火黎明》继承发扬了“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不愧是灵犀相通、有感而发的激情之作。笔笔力透纸背,刀刀见肉见筋。冲突激烈,剧情紧凑,步步惊心,勾魂摄魄。既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又有陌生化效果和强烈艺术震撼力。这一切都有赖于文本提供的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导表演的二度创造。饰演范文华的青年演员傅希如,借鉴萨特情境戏剧的理念和表现手法,将真实的体验、逼真的表情及肢体语言与程式化极强的四功五法糅到一起,在狭小的空间内展现灵魂的搏斗,命运的抉择,突破传统表演路数,创造出独特的“这一个”来。饰演怀有身孕的女地下党邻水县县委副书记邵林的青年演员杨扬,唱念规范,表演细腻,既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坚韧不拔、宁死不屈,又透出女性母爱的人性美。饰演许志烨的鲁肃、饰演徐远居的董洪松也有不俗的表现。《浴火黎明》体现出京剧“一棵菜”的好传统,表演、音乐、舞美、灯光、布景、道具紧密配合。压抑中包含着爆发力的音乐,个性化而又流派鲜明的唱腔,给人以美感。舞美注意营造山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阴森恐怖的魔窟氛围,以及黎明前的黑暗的独特情境,使全剧氛围完整统一。
《浴火黎明》运用“狱中八条”的典型情节,歌颂先烈忠魂,重振光荣传统,呼唤坚定理想信念,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具有引领、警示作用。“狱中八条”是深陷牢笼的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他们对党苦口良药的谏言和出自肺腑的最后嘱托。拳拳之心,日月可鉴,若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真无心肝也,岂非禽兽?!这是一笔值得后代永远记取的精神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是目前“狱中八条”和故事主体结合尚不够紧密,似有“单摆浮搁”和“贴上去”的游离感觉。笔者建议,在后续的修改打磨过程中,从立意、结构、主脑、冲突、场面、细节等诸多方面统筹解决这个问题,强化其因果关系和逻辑的联系,使之真正成为全剧之“主脑”、全剧之“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