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以城护水 以水润城

    ——湖南省长沙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9日 08版)
    长沙望城雷锋公园音乐喷泉 资料照片

        【秋水长天 水美中国】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十月的三湘大地,诗意的画面在现实中呈现。湘江远眺,一江碧水汩汩北上,西岸尽显诗情画意,东岸满眼繁华靓丽。

     

        污染少了、河道畅了、水质好了、景色美了,如今的湘江,成为长沙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的一个缩影。

     

        在具有“山水洲城”独特风貌的长沙,水早已嵌入这座城市的灵魂。

     

        加强工程建设:

    让水留下来、蓄得住

     

        湘江以母亲河的身份,从长沙穿城而过。望着这悠悠江水,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李增加对四年多前湘江的“断流之痛”难以忘怀。

     

        “2012年1月,湘江长沙段达到创纪录的历史最枯水位22.6米,城区几座水厂供水告急,不得不采用上游水库调水、延伸取水口和限航等应急措施来保证长沙城市的取水安全。”李增加说。

     

        不仅有湘江穿城而过,还有浏阳河、捞刀河等11条支流在城区汇入,这样一座丰水城市为何还会缺水?

     

        “长沙过境水量大,但也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有时季节性缺水严重。”李增加说,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还导致长沙洪涝灾害不断。

     

        如今,这座水库正常蓄水位29.7米,库容6.75亿立方米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解决了枯水季节长株潭三市供水短缺的问题。洪涝威胁也有所减缓——目前,长沙市588座病险水库全部完成除险加固,25万余亩骨干山塘完成清淤扩容,蓄、引、提水量达25亿立方米。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持续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沟渠清淤扩容、大型河坝水闸和城区湿地湖泊建设等增蓄工程的推进力度,将雨水、江河的过境水“留下来”,这是长沙与水相处的智慧。

     

        强化综合治理:

    让水净起来、流得动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在许多外地人心中,浏阳河是湖南的名片,也自然地会对浏阳河产生许多美好的想象。但居住在浏阳河岸边的长沙市芙蓉区居民张海祥老人的脑海中,却有一段关于浏阳河的不美好记忆。

     

        “以前这儿的水都是黑色的,特别臭,平时我们都不来这里。”张海祥说,“现在水治好了,堤岸宽了,我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步。”

     

        张海祥生活的变化得益于长沙市一系列水治理行动。近年来,长沙强力推进湘江治理和保护,开展高污企业退出专项整治和非法采砂等河道专项整治;完成湘江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改造320艘,每年回收船舶垃圾2.3万余吨,油污水1200余吨;实施湘江、浏阳河、圭塘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一江五河”截污改造,完成排污口截污101个;实施黑臭水体整治项目88个;污水处理能力由五年前的77万吨提高到178万吨。

     

        不仅让水净起来,还要让水流得动。在打通河湖连通水系、疏通中小型河系方面,长沙先后启动桐溪水系、龙王港与雷锋湖梅溪湖连通、圭塘河再生水厂尾水回补河道等10余条水系连通工程建设,进行浏阳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使城市内河成为“安全的河、干净的河”,这是长沙与水相处的魄力。

     

        践行生态理念:

    让水美化城、滋养人

     

        白天品鉴各色雕塑,晚上欣赏梦幻灯光……国庆期间,雕塑文化艺术节、梦幻洋湖灯光美食节两大主题活动在长沙市洋湖湿地公园举行,不少市民来到这里畅享昼夜狂欢。

     

        洋湖曾是长沙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长沙农贸市场的韭菜和葱大多来自这里。如今,7000亩洋湖湿地描绘着岳麓山以南的新版图。这里,是湘江流域生态治理的成功案例,也是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湘江两岸的夜景亮化工程,运用不同层次的灯光效果,将西岸的画意山形与东岸的城市化建筑有机结合;位于芙蓉区的浏阳河风光带,不仅在生态上做文章,还在文化上下功夫……这是长沙与水相处的艺术。

     

        (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