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上海崇明

    美丽乡村构筑和谐梦想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6日 03版)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

     

        在上海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如今有两样东西,让城里人津津乐道:一是“创意大棚”,另一个就是“田埂民宿”。

     

        2007年,同济大学“设计丰收”项目落地仙桥村,村民闲置的蔬菜大棚和农舍很快变了样——“创意大棚”依旧在田埂边,外表没什么特殊,里面却别有洞天,各种家什摆设来自农家的资源回收。棚顶铺的是农村随处可见的稻草,桌子是村民翻新房屋时拆下的门板,大棚成了集展览、活动、演艺、培训、餐饮为一体的开放空间。

     

        “田埂民宿”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老旧平房稍作修葺,屋外保留了葡萄架,搭了秋千;客厅里,大衣橱横卧,铺上海绵、罩上花布,就成了一张沙发。孩子们在这里拼种子画、摘草莓,在大棚里上自然课。大人们在老式柴灶上熬汤,晚上吃自己做的菜,味道特别香。

     

        村里的老手艺人与设计师合作,让城里人体验传统工艺;生态养殖农业悄然兴起,用稻米养鱼和虾,用虾养牛蛙,形成生态循环,小龙虾养得膘肥,田间蛙声一片;绿肥浇灌的土地能获得农业补偿,产出的农产品价格是普通农作物的几倍;村民的土地全部流转,不仅能拿到土地租费,还可以到村里新发展的项目中打工增加收入……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这样和城市衔接在一起,焕发出新生。

     

        崇明区委书记马乐声说,坚持生态立岛“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崇明选择的最好道路。放弃以生态资源消耗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专心投入生态建设,治水植绿、治污治乱,优化环境。崇明的森林覆盖率已近24%,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

     

        “美丽乡村的‘美’,一是乡风民风要美起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二是生活环境要美起来,看得到景色,留得住乡愁;三是文化生活要美起来,有歌唱,有舞跳,有美好的未来可以憧憬。”马乐声说,“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在恢复记忆,是农村生态生活方式、传统伦理道德的文明唤醒,也是在构筑梦想,构筑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梦想。”(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