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网络直播不能再“野蛮生长”

    作者: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5日 10版)
    为了获得好的传播推广效果,不少人选择采用多台手机进行网络直播。吕一摄/光明图片
    2016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一名网红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人气。龙巍摄/光明图片

        每天晚上10点左右,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任职的丰陵(化名)都会登录某移动直播平台秀才艺、唱歌、讲笑话、评论娱乐节目,在嬉笑怒骂的互动中,观众们不断给他打赏、点亮……

     

        丰陵的经历是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缩影。从2005年以YY、9158为代表的PC端秀场直播兴起,到现在,网络直播产业已走了10余年。尤其是随着4G普及和资费降低,一部手机一个账号,全民直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直播具有即时、亲近、黏性强等优势的同时,其低俗化、泡沫化的发展态势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平台运营成本过高等因素,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开始采取“擦边球”策略,利用涉黄、涉暴等内容吸引用户,并催生出一批靠低俗内容起家的“网红”群体,这些都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网络直播,究竟如何告别“野蛮生长”?

     

        严规出台,行业或面临洗牌

     

        自2015年王思聪进入电竞行业投资熊猫TV、推出“香蕉计划”后,电竞直播行业就被彻底引爆,随之而来的是秀场、演艺、电竞、明星等各类直播形态纷纷崛起。目前,我国的在线直播平台已接近200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2016年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直播元年”。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然而,互联网行业自诞生以来,“乱象”与“繁荣”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存于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之前被查处的“嘿秀”平台上,违规女主播在直播房间内公开用脱衣服引诱观众打赏;在“炉石”平台,主播直播飙车导致严重车祸;在“虎牙”平台,直播中甚至出现了群殴现象。

     

        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秘书长、互联网专家包冉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播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如不出台清晰的管理规范,行业很容易变得混乱不堪。

     

        就在上个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后简称《通知》),重申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有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业界人士认为,政府政策收紧是在从社会利益角度,建立一些基本的限定性标准,这项类似“负面清单”的严规,将让热门的直播行业面临大洗牌,未来,网络直播需要“带着镣铐跳舞”。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法律角度来讲,广电总局要求直播平台和个人‘持证上岗’,等于宣布没有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如果继续从事直播,就处于违法状态。”

     

        “既不扼杀创新,又能合理引导”

     

        事实上,有关部门对直播行业监管力度的逐步深入并非无迹可寻。面对风口之上的“乱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以及各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公安局网络安全部门等,都曾以不同形式出面监管。业界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有关部门对网络直播“依法打击—敦促自律—制度规范—常态管理”的监管脉络已经逐渐清晰。

     

        专家普遍认为,新规效果如何,还得看进一步的落地执行。此外,直播行业监管还可以考虑其他配合手段。在由多家业界研究机构近日联合举办的“数字论坛——直播行业监管风暴专家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就提出了“实名制”。他认为,落实主体责任和黑名单制度都是实现“实名制”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实验室主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方兴东认为,政府部门要想方设法将3亿多直播用户动员起来,依靠广大用户资源来监管直播行业。他还建议,行业监管要做到精准、适度,要在既不扼杀创新的同时,又能合理引导,而不是“对所有平台、所有直播行为不加区分、笼统对待”。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林也认为,直播行业应建立内容分级制度。比如,直播间可根据播出内容种类和表现尺度、语言状况确立级别,对于不同级别直播,具体监管措施应有不同。

     

        规范发展需要“政策监管+企业自律”

     

        站在“十字路口”处,国内直播行业将“凤凰涅槃”迎来新生,还是意味着“寒冬”来临?所幸,伴随着外部规范的逐步建立,不少网络直播平台运营者也逐渐认识到——他律是必需的,自律是必要的,自律也是自保。除了按照《通知》规定积极争取视听证以外,直播平台也应该从自身着眼突围,消弭乱象才能长久繁荣。

     

        今年4月,百度、新浪、映客、花椒等20余家网络表演企业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推行“主播实名制”,彰显了企业自觉。“在直播的内容方面,重要的是要强化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机制。”李丹林认为,行业自律机制的设计必须针对行业特性,对于网络技术提供商、直播平台服务提供商、直播团队等,他们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如何纳入自律框架下,才能对各方做到真正的约束,确实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方兴东还提到作为对传统传播方式的颠覆,直播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还需要保证新技术的支持。在不久前,映客、陌陌、一直播、唱吧等几十家直播平台以及金山云联合发起了绿色直播自律联盟,倡导视频直播平台自律,依托金山云视频直播平台监控研发中心,实现人工实时直播流监控与机器智能识别双保险,就以高效的技术手段帮助解决内容监管难题,共同促进直播行业自律与良性发展。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