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学生不是“录音机”和“打字机”

    作者:王文娟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3日 15版)

        【故事】

     

        还记得在教两步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图上有三瓶玫瑰花,每瓶有玫瑰9枝,三个花瓶中共有黄玫瑰8枝,请问红玫瑰有多少枝?”过了几天,学校进行质量监控,试卷上赫然出现了一道一模一样的题!当时我就想:这道题已经给学生讲过了,一定没问题!哪知道测试的结果并不理想,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做。我很纳闷,该讲的我都讲了,该让学生写的,也已经让他们落实在笔头上了,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呢?

     

        我找到专家,希望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寻找“病因”。

     

        我又一次把这道题给学生讲了一遍,而且这次我把摄像机也架上了,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程的录像。课后,助学者与我一起对重新讲授的这节课的录像进行了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一分析结果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在我的那么多提问中,认知记忆性问题的比例那么高,只有少量的推理性问题,缺乏创造性问题,没有提出批判性问题,简直太锐利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样的问题结构真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价值很小!自己代替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非常多,而且很多时候是在重复学生的话,并且替学生解释他要表达的意思,没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对于不举手的学生也很少关注。这一分析结果,让我猛然惊醒,虽然在我的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这次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体会到了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几乎每堂课,我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地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地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认识到这些不足之后,我重新思考着怎样去教授这种类型的课程,遇到课堂关键事件时怎样去引领,而不是一味地着急。慢慢的我发现,我现在的课堂之所以受学生喜爱,是因为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喜欢追问;我能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在我的支持下轻松地向上迈一步。

     

        我的“打断学生并代答”的行为数据一再下降,这让我的学生体会到了来自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我的学生变得善于表达,表达全面而条理清晰。我班上的学生们现在更愿意举手发言并相互讨论,而不再总是期待教师的传统讲授。教师也终于可以从后背上将学生放下。(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