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也是教育领域的事。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从而化解教育老大难问题。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有一支适应这项改革的更高素质和更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知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内容取向的显性知识,包括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以及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包括课程知识、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过程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和人际知识等。其中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是1981年由艾尔贝兹正式提出的,被称为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关于如何教和怎么支持学生学的知识,是决定课堂教学行为的知识,是保障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核心知识,由于其隐性知识的属性,只能通过日常教学实践的创造与反思等非正式学习形式才可以获得与培育。为此,实践性知识的培养与发展一直是教师教育的难点之一,也是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系列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研究结果,拓宽了破解教育不均衡化的思路与途径:不仅可以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宏观改革途径破解教育的不均衡化现象,也可以在微观层面,通过精准提升与优化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教育供给的品质以解决教育不均衡化的现象。
优化课堂中的教与学一直是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诉求,也是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然而,在缺失大数据这一“显微镜”的作用时,我们往往仅能凭借个人经验与教育价值观等寻找优化的作用点,难以聚焦到真正的课堂教与学的短板上。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帮助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短板,开发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公共服务,改善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等知识管理方式,通过创新运用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教学反思方法与技术、知识建构方法与技术以及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等,在实践社区中加强教师之间的知识流通、知识传播、知识转移、知识扩散和知识创新等途径,有的放矢地实施供给侧改革。
教育大数据透视出的不仅仅是案例中提到的现实问题,更为我们提供了撬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即有效推进教师培训与研修的结构调整,矫正相关要素的配置扭曲,提高教师专业学习与培训研修的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将在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