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坚守非洲五十载的“民间大使”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1日 01版)

        在距离中国1万公里外的非洲东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街头的人们看到中国面孔,总会用斯瓦希里语热情地喊“中国,中国”。耳边不时传来的中文“你好”,让记者在异乡倍感亲切。这片印度洋上的小岛,被联合国确定为全世界最不发达地区之一。在这里,中国医疗队已经服务了50多年。

     

        来自江苏无锡的妇产科医生郁春晴第一次见到岛上的医院时,被深深地震撼了:整个医院被三合板隔成不同诊室,只有一间小手术室,药房里所有的药甚至摆不满一张桌子。小猫在病房里溜达,产房里无数的蚊子飞舞着。

     

        在“最多可以娶四个妻子、生七八个孩子也并不稀奇”的当地,妇产科是最忙的科室。作为主刀医师的郁春晴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还经常遭遇各种意外,只能随机应变。

     

        “就在你们来之前,做手术用的全麻药已断了整整半个月,不着急的手术只能暂停。紧急手术,想方设法找药品代替。”麻醉师黄东晓,是医院里唯一的麻醉师。为了尽可能多做手术,他经常一人保障几台手术。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来自无锡的第26批医疗队,21名队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手术2500多台。

     

        桑给巴尔有140多万人口,具有专业医生资格的仅160人,相当于一名医生负责8800名民众的健康。从1964年开始,中国向桑给巴尔派出医疗队,共计677人次。诊治门诊病人630多万人次,开展手术24万多例。中国医疗队除了提供医疗援助,更希望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09年,江苏省政府为提高桑给巴尔医疗水平,先后出资550万元成立了5个医疗中心,分别是中国医疗队眼科中心、微创外科中心、微笑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和创伤中心。医疗队员同样在实践着这样的理念。有空的时候,口腔科医生董武就开始给当地医生讲解先进治疗方法。眼科医生费捷则在跟助手模拟答疑环节中,帮助他对基础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医疗队员的奉献,当地民众有口皆碑。援非医疗队,成为中国在桑给巴尔最好的“民间大使”。桑给巴尔总统谢因在接见医疗队员时高度评价中国医生,并特意送给队员们一扇不上锁的工艺木门,寓意着“桑给巴尔的大门将永远向你们敞开”。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通讯《半个世纪的“漂洋过海”——中国援非医疗队在桑给巴尔的故事》见5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