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话】
中国现代科学起步后,很快就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例如: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和仰韶遗址发掘。这两项成果至今依然令国人自豪,主持这两项研究的是我国近代著名科研机构——成立于1913年并于1916年开始运行的中国地质调查所。
1912年至1916年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阶段,地质大师黄汲清称其为“草创”期。章鸿钊1912年提出成立地质调查机构和地质人员培训机构的设想,丁文江1913年实现了这一设想,翁文灏在随后的地质人员培训中成为“最有功之教员”。
1916年,培训结业的十多位地质人员进入地质调查所,成为其最初的技术力量,中国地质事业随之起步,进入早期发展阶段。章、丁、翁三位求真务实的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将1916年定为地质调查所的建所年。
中国地质事业虽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但一起步就取得水平不低的成就。1922年,地质调查所副所长翁文灏因论文和成果卓著而在比利时召开的第1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被选为副会长。
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成绩突出的带头学科是地质学,周培源和胡适对此都做过肯定。而当时,中国地质调查所一直是这个带头学科的领头羊。黄汲清评价:“中国官办的科学事业,最早的而且具有国际水平的,地质调查所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西方人士也把地质调查所称为当时中国“最出色的科学研究机构”。蔡元培1936年在《中国的中央研究院与科学研究事业》一文中称赞地质调查所“享有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研机构的盛誉”。
今天,在一些国家级科研机构发展史中,依然能感受到地质调查所的印迹。例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身是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1929年4月成立于北京,主要从事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及化石研究,以丁文江为名誉主持人,步达生为名誉主任,杨钟健为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1930年创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介绍自己“前身是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地震台”——地质调查所“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等等。中国地质调查所不但是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母体,也是科学家的摇篮。据初步统计,当年地质调查所的科研人员中,走出过约五十位两院院士。
可喜的是,记录中国地质与中国科学这段历史的建筑群今天依旧存在,这就是北京西四兵马司胡同“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自2002年始,先后有57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呼吁,希望保护好这处旧址。
2016,中国地质事业走过百年,记录百年前这段历史的标志性建筑迎来不断的默默瞻仰——以它的传奇和不朽。
(曹希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