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记者来到黄河南岸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在那里感受到了热贡文化的魅力。
地处隆务河流域的同仁县隆务镇及其周边地区,藏语称之为“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这里是青海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明清老街。热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在这里落户。热贡艺术主要包括绘画(唐卡、间唐)、堆绣、雕塑(木雕、泥雕、石雕)、建筑、图案等。这里已正式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单位,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贡艺术的精华集中于吾屯,以隆务镇吾屯上下庄周围的村子为主,现在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就设立在这里。夏吾才让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以他为代表的“吾屯艺术”大师们创作的唐卡,结合了汉族的工笔画、宫廷的界画和古印度细腻画派的艺术特点,在所有的唐卡画派中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1990年,记者曾经采访夏吾才让。他曾跟随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了两年壁画。那个时候,热贡艺术已经开始从庙堂走向世俗,群众已经自发地把学习绘画、做堆绣、造雕塑作为致富的手段了。
热贡艺术产业发轫于20年前。热贡群众既是热贡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它的受益者。在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恒贡家里,他娓娓讲述了自己与热贡文化的渊源。12岁时,恒贡开始跟随父亲学艺,在当地多位艺术名家的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在热贡文化大发展的环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受益者。现在他每年可以接到两三百万元的活儿,唐卡、堆绣等产品远销省内外。眼下他不仅开上了好车,还成立了热贡文化艺术开发中心,倾其所学为热贡艺术爱好者传授技艺,培养传人。现在,他的五六名学徒已经自立门户。
在青海热贡文化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恒贡一样的传承者。当我们行走在隆务河畔时,真切地感受到热贡文化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一产业使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致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艺人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桑德合,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这位憨厚的艺人在多年前做出了一个决定——向女儿传授唐卡绘画技艺。唐卡技艺向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他不仅走出了第一步,还招收自己的女婿为学徒,又打破了传内不传外的戒律。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当地的传承艺人深刻地感受到,热贡文化并不仅仅属于一个民族或地区,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5年前,在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的范庆基,只身一人来到青海黄南龙树画苑,开始了他拜师学艺的生涯。5年后,他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和从事唐卡绘画。
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里成为西北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热贡文化产业得到巨大发展。吾屯地区形成了“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的繁荣局面,形成了“公司+艺人+基地”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群众的致富能力,做到了文化传承、带富一方,实现文化惠民的目标。
在这里,从2011年至2015年,从业人员从13116人提升至30000人,文化经营主体达5007家,文化产业销售收入从2.34亿元增长到5.37亿元,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文化龙头企业达5家,年收入达100万元的文化中小企业超过100家。生产性保护已成为热贡艺术繁荣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形成了传承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新格局。2014年,产业的领军人物、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娘本入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
黄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明生说:“热贡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支撑了黄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文化旅游成为黄南富有潜力和前景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旺盛,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品类单一成了很大的制约因素,我们期盼着有志之士的加入,再改变,再创新。”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