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1日 星期六

    李保国精神绽放艺术舞台

    作者:钟宁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1日 05版)

        【前沿发现】

     

        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还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看他们崇拜的英雄是谁。”在小鲜肉霸屏、玛丽苏肆虐的当下,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时代英雄在哪里?

     

        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英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区,把科研成果写在了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的心中。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等技术体系,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开拓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这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最终积劳成疾,长眠于太行山深处。毫无疑问,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为时代书写,为英雄点赞,是文艺作品的使命。由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根据李保国先进事迹创编的大型音乐情景剧《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近日拉开巡演序幕,唱响了新时代的英雄赞歌。“我们希望通过情景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更加贴近人心、震撼心灵的方式,让更多人受到李保国精神的触动,进而汲取奋进的力量。”《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编剧、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德平说。

     

        “这个李教授真的有那么好吗?”饰演李保国的大厂评剧歌舞团青年演员段海龙刚接触角色时有些犹疑。但走进太行山区,亲耳聆听当地群众的诉说后,段海龙十分后悔自己的怀疑。太行山深处的群众,从老太太到年轻人,说起李保国教授都泣不成声。三次采风,让所有主创人员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很多年轻演员十分惊讶地感叹:现实中原来真的存在这样伟大的人物。他们同时反思:为什么有些传递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却不能打动观众?

     

        “还是要深入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撷取素材,才能让作品充满细节,才能让英雄人物可触可感。”在赵德平的带领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主创团队沿着李保国的足迹,深入太行山深处,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挖掘。经过三次采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形象在主创人员心中逐渐饱满起来。李保国并非一个只想着科研而对家人不闻不顾的人,他对妻儿充满深沉的爱。剧中有一个李保国4岁儿子在山中走失的细节,得知消息后的李保国发疯般地寻找。崩溃、绝望、悔恨、内疚,任何普通人都会有的情绪在李保国身上自然流露。观众在感觉“真实”的同时,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外,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还综合运用歌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并辅以先进的舞台技术,力求将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扎根穷山沟,带领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全面地呈现给观众。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大厂县编办主任关松发眼含热泪看完了整场演出。在他看来,这部情景剧感人至深,真实再现了“时代楷模”李保国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

     

        创作演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是廊坊市开展党员干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河北农业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夏志学看完演出后表示,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是一部很好的党课教材,每个党员干部观看后,灵魂都将得到一次净化,精神都将受到一次洗礼,这对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成果意义重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