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残奥会不只带来励志、感动、精神,更要带来对残疾人认识观念的转变,要留下更多为残疾人搭建的融入社会的平台。
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响彻场馆,中国代表团始终雄踞在奖牌榜顶端,祖国大地上不断响起为残奥英雄喝彩的加油声……里约残奥会虽然闭幕了,但这一幕幕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在残奥会的赛场,中国残奥健儿不仅完美地展现了顽强拼搏的风采,也向世界展示了永不退缩、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北京时间9月8日清晨,残奥会圣火在马拉卡纳体育场点燃,多少目光聚焦荧屏,多少颗心随着桑巴舞一起跳动。中国残奥健儿的出现,让体育场掀起了蓝色的波浪,他们手中的国旗像红色的帆,在涌动的海浪中引领方向。心中的幸福和自信,那一刻都化为他们脸上最美的笑容:我们来了,中国残奥健儿来了!国旗飘扬在手,信念凝聚于心,499人的庞大代表团,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气质和中国力量。
“其实,他们真的很强大!”这是看过残奥比赛后,无数人的惊叹。惊叹不能为而为之的勇敢,惊叹创造奇迹的艰难。惊叹之余静思其奥,其实残障只是人的一种身体行动受限的状态,只要社会协力扫清生活中的障碍,“残障”将不复存在,残疾人将同健全人一样,可以自主地创造理想的生活。虽然身体行动受限,但残疾人依旧能够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强大,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因此,相比奥运会,残奥会总给我们带来更多别样的感动,让我们领略更触动内心的精神魅力。
残奥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们奋勇拼搏,而在他们背后,是一个有着8500万规模的庞大残疾人群体。因为身残,他们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因为身残,他们在人生征途上收获着一个又一个“不简单”和“了不起”。他们用逆境奋起、不甘消沉的心态,同样书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那些失去了双臂的运动员,能在游泳池中如鱼得水地畅游。如果在生活中为其设计出适宜的工作和生活平台,他们用双脚同样可以胜任健全人用双手完成的任务,同样可以成为书法家和画家;那些摇着轮椅迅疾如飞的无腿英雄,如果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里,坡道、直梯等无障碍设施齐全,出行畅通无阻,他们同样可以成为生产标兵、销售能手……
有人问,残奥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留下什么?答案是,残奥会不只带来励志、感动、精神,更要带来对残疾人认识观念的转变,要留下更多为残疾人搭建的融入社会的平台。也因此,残奥会理应成为我们关注、了解这个群体和他们内心世界的一个契机,聚焦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灵。
残奥会闭幕了,但对残健融合的关注和讨论不会停止。通过里约残奥会,我们应该更加坚定这一点:只要人心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生活的奇迹就在,人生的美好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