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8日 星期日

    城乡之美 百姓之福

    ——各地加快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情况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8日 04版)

        【健康中国·热点透析】

     

        作为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一项民生工程;而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则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民健康,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

     

        城乡之美,美在市容村容整洁、环境清新、秩序井然、民风可亲。为了让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用上卫生厕所、住上干净的民居,江苏、广西、山东等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污水治理的“常熟经验”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常熟市自2008年开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如今已总结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经验,并正在着力构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委托第三方监管”的新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大,靠镇村财力无法解决。抓住这个“牛鼻子”后,政策保障上,常熟市明确了以市财政为主、镇村财力为辅的投入机制: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主管道、镇建成区小区收水管道、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由市财政负责投入;农村居住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市财政按照实际工程量的80%予以奖励,另20%由镇、村财力承担。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镇、村的负担,提高了其治理积极性,保障了污水治理工程在各个乡镇顺利推进。

     

        2015年8月10日,常熟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建立分散污水治理模式。“三方合作不仅能治理好污水,更能拿出全国的样本,形成良好的技术、规则、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制度。”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看来,此次战略性合作是中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新起点。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拒绝垃圾

     

        “自从开展生态乡村建设以来,道路通了,车子能进来了,村子干净整洁了……”说起如今村里的好环境,广西钦州大番坡镇茅坡社区塘鹅港村党员老周乐在心里,笑在脸上。

     

        塘鹅港村只是广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4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广西以垃圾治理为突破口,建立起“大分散与小集中、土办法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垃圾处理机制,“以源头减量与分类回收为基础”的资源化利用机制,“财政奖补、群众缴费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及“法制保障与村规民约相结合”的常态管理机制。截至2014年年底,广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山东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农村厕所的简易、脏臭,使其成为农村环境的“死角”。推进农村改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

     

        “厕所改造后,我们方便了,家里也干净多了。”在山东省莱芜市羊里镇雪赢村,刚刚进行完厕所改造的村民露出满意的笑容。户厕改造的功臣——小型生物一体化设备不仅解决了原来农厕的难题,还就地将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并营建出一块小型的村头绿地。

     

        为推进改厕和污水治理工作,山东省采取了“两多”途径。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即“政府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村民筹一点”,省财政给每户平均300元奖补,市、县财政原则上按照不低于省级资金同等规模奖补,不足部分再由乡镇、村、农户三方分担。二是“多模式灵活推进”,即将地处平原或离镇区近的村庄直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地处山区或远离镇区的村庄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自然生态处理模式。 (本报记者 张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