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笔记】
自《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发布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两年来,从理念到行动,都有了一定的推进,目前正进入学科课标与课程教学层面。
“核心素养”是个抽象宏大的概念,具体到中小学写作中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呢?语文课程研制专家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层面提出四个要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正如专家所言,“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如果最终落实不到教学一线,指导不了实践,结果很可能就是失败。”从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写作核心素养的落实重点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课标与教材:学科化与综合化
课标转化要“纵向贯通”与“横向相连”。核心素养的实现要借助课程来落实,因此,厘清课程问题是深化教改提升质量的突破口。教育学者陶西平指出,整体和综合是课程框架构建的新趋势。所谓整体,是要打破原有的分学段设计,将各学段写作教学目标打通进行整体设计;综合则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就是核心素养转化的两个关键点:“纵向贯通”与“横向相连”。前者指向学科化,后者指向综合化。
学科教材转化要“理念转化”与“上下勾连”。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级转化,学科核心素养到教材是二级转化。在课程标准紧锣密鼓修订的同时,各学段的写作教材编写也在酝酿跟进。与学科课程标准一样,学科教材也存在一个转化与勾连的问题。
教师与课堂:最后堡垒与主要战场
核心素养转化,教师是落实的“最后堡垒”。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觉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泛化”。“泛化”就是把什么都当成核心素养,只是对自己原来所做的事情进行一个新的包装,改头换面,简单归入新的核心素养体系中。二是“异化”。“异化”就是对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理解的差异,坚持自己原来的某种错误认识,一定要将它说成是核心素养。例如新课程开始后,有人坚持认为应试作文也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倡导高中要加强应试教育作文研究。这样异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十年新课改期间不少,在今后核心素养培养时期一时也不会消失。三是“固化”。“固化”就是将核心素养的框架概念模式化、定型化。核心素养是指向与“立德树人”这个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德”有标准,但没有模式;“人”有个性,更没有定式。
课堂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主要战场”。教师的认识还处于思想层面,最后落实的战场在千千万万教师的每一节课上。核心素养在欧盟多数国家都引发了一系列教学创新实践,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遇到许多新问题,尤其在学校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以及如何处理跨学科的共同素养和学科专门技能之间关系方面,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在接下来的推进中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或更新的问题。
评价与过程:风向标与推进器
终结性评价标准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风向标”。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块硬骨头,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绕不过去。现在推进的深化教育改革势必也要深化评价改革。核心素养如何评价这个问题也摆到我们前面。已经推进十多年的欧盟也坦陈:我们已经明确地界定了8项核心素养,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全面地评价它们,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
过程性评价标准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推进器”。纵览形成性评价领域的发展脉络,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功能上划分为“对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习的评价”两种范式。迄今为止,主导我国教育教学评价的理念主要是“对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多地适用于对知识检测,不能适用于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布卢姆早在1956年就提醒人们不要狭隘地看待评价,提出“评价并不一定是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相反,在某些情况下,评价过程则很可能是获得新知的前奏,尝试新一轮领会和运用的开端,或作进一步分析和综合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和一些大型的研究机构不断提倡“评价是促进学习的工具”的观念。20世纪90年代,英国伦敦大学的权威评价专家布莱克和威廉发表了《评价和课堂学习》《黑箱之内》两份关键性论文,他们认为课堂情境中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成就,教师执行和使用课堂评价的方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两份研究成果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英国重新出现的强调外部考试的倾向,重新使形成性评价回到关注的核心和前沿。2000年,美国评价改革小组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性评价的原则,如学习性评价是有效教学计划的一个部分,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是课堂实践的重要部分,如何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如何帮助学习者取得进步等。相对而言,我国迄今还缺少这样深入有效的评价研究。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就必须将宏观的核心素养要素细化为适合于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元素,并开发出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过程性评价标准。
《意见》明确指出:“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从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来看,这是第一次就评价问题在国家文件中作出如此具体要求。现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都集中在高考这个枢纽上,而高考与新课标、教材、教师日常的教学还很不一致。建构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包含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学科、学段乃至年级的评价体系,是目前我国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亟须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