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白山松水育明珠:吉林大学

    作者:曲家伟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2日 12版)

        七秩春秋求实创新育英才,七十华诞励志图强铸辉煌。

        吉林大学坐落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平原腹地吉林省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

        实力雄厚的学术殿堂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吉林大学。2004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0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633人,其中教授2016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213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双聘25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9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4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人选65人。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项目5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24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

        吉林大学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近7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4000余人,以及来自98个国家的留学生2000余人。    

        吉林大学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已建立计算机网络把所有校区连为一体,使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学校在珠海市建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743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

        励志图强的吉大情怀

        吉林大学坚持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了由2000年合校初期的“艰难起步、负重前行”,到中期的“深度融合、凝心聚力”,再到“十二五”时期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的发展战略深入人心,以“高水平的学科群、高层次的人才队伍、高起点的创新基地、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准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导向的“五位一体”建设卓有成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校提出了“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构建了“学科综合、创新、开放”三种环境下的“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五种类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项目试验班和校内教改试验班等各类试点19个(国家级13个)。本科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超过96%。在校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比率已超过50%。在“挑战杯”及“创青春”系列赛事中,连续实现突破,不断刷新东北地区高校的最好成绩,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学校坚持“扶优、扶强、扶新”,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论文被引频次位居全国高校第9位,ESI中国20强大学排名第10位。“985工程”三期建设多次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和鼓励。学校加大专项投入,支持高峰、高原和新兴交叉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努力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学科。

        学校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基础与应用的关系,科学研究能力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科研经费达到57.13亿元。自然科学获立2个超亿元重大项目,3个4000万元级以上项目,3个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4项。“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大科学工程被国家列入近期支持东北振兴的相关计划,“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实力雄厚,其中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5项,排名全国高校第1位。超千万元重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15年3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1位。CSSCI论文收录数量稳定保持在全国高校第6位。作为核心协同单位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勇于担当的拼搏精神

        学校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引育计划。2011-2015年总投入3.4亿元,逐年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两院院士2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3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3人。学校还对新聘任教师选聘制度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的总体比例,将在站博士后作为教师补充的重要来源,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

        学校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组建成立吉林吉大控股有限公司,统一规范管理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推进学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正在蓬勃发展。

        学校全面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多资源和机遇。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签署各类国内合作协议317份。以工业技术研究总院为主体,依托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载体,全面服务吉林省产业发展。与多家国内著名企业共建“大企业研究院”,推动高端人才集聚和高效益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根据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需求,加速推进了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生源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和课堂教学国际化进程,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5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孔子学院建设卓有成效,学校获得“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由学校作为主办方之一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中俄领导人分别为研讨会发来贺信。

        砥砺前行的美好愿景

        白山松水育明珠,北国春城铸华章。如今的吉林大学,恰逢建校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大学又将放开巨人的脚步,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统筹发展”理念,继续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五大战略,发扬“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的吉大精神,弘扬“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秉承“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开拓品质,积极融入“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把握机遇,精准发力,坚定不移地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最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曲家伟)

     

        广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