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石门是个好地方

    作者:陈伟宏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15版)

        【地域文化】

     

        石门,源于“垒石为门”。因为这里是春秋时期吴越交界处,为抵御外来侵略,筑起了石门。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石门。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在石门驻跸。在当时看来,能够设置驿站,不仅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在于它经济的繁荣。

     

        石门与驿站有缘,当归功于蜿蜒流经全镇的京杭大运河,因为运河在此有个120°的大转弯,石门又称“石湾”。京杭大运河带动了石湾的商贸业,于是嘉兴县西南境的7个乡单独设崇德县,虽然石门只是其中的七分之一,但明眼人知道,没有大运河,没有石湾的繁荣,断不可能在此置县。之后,再从嘉兴分割5个乡并入崇德县,同样因了大运河的功劳。桐乡境内有两个驿站——石门驿和皂林驿,石门驿设立于唐代,而皂林驿直到宋代(一说元代)才设立,可见石门的发达远早于崇德(现桐乡)的其他地方。另外,从来往、驻留石门的游客看,也够石门自豪的——乾隆皇帝自不用说,陆游、辛弃疾这些大人物也都来过石门,并且在此过夜。

     

        说起乾隆皇帝与石门的关系,必须提到石门同星村,那里因遍植桂花树又称“桂花村”。据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船过此处,闻得阵阵幽香,急命停船靠岸,寻香索地,发现原是一片桂花树丛,喜欢得不得了,遂在树下大饮桂花酒,久久不肯离去。乾隆对于他喜欢的东西从不掩饰,他喜欢桂花村,就下令在石门建行宫,以便今后再来。

     

        乾隆皇帝所逗留过的桂花村,如今桂树枝繁叶茂,不仅数量多——据说共有上万棵,且年代久远——十多棵都在百年以上,品种还齐全——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人们喜欢桂花树,图的就是它的香味。现如今这里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种植桂花树,每到花开时节,浓郁的花香随风飘散,行人随处都能闻到香味,沁人心脾。

     

        因了乾隆皇帝的关系,石门桂花村的名气大增。每年,石门都要举办旅游节,桐乡远近的游客蜂拥而至。不错,桂花是闻的,但也可以吃。我一直以为,花卉这种东西,因为纯天然,所以与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大自然里只要无害的花卉都可以进食,比如桂花,就大有文章可做。据说已经有商家打算做一桌“桂花宴”,里边的菜肴包括桂花鱼、桂花蛋、桂花鸡、桂花三鲜、桂花豆腐、桂花羹,点心有桂花糕、桂花圆子、桂花八宝饭、桂花八宝粥,当然更少不了喝一点吴刚酿的桂花酒——担心喝多的朋友,可以用桂花口香糖、桂花蜜来醒酒。游客还可以坐在桂花树下,喝一杯桂花茶或者桂花饮料,放松心情,优哉游哉。我看不妨再研制桂花沐浴露、桂花护肤水、桂花护肤乳,还可以做桂花香囊。想象一下被桂花所包围的生活,何其美好!

     

        在我看来,石门实在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江南水乡古镇,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这不仅是乾隆皇帝,以及在石门出生的丰子恺先生的切身感悟,相信也是每一位去过石门的人都会给出的评价。那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还有一种美好恬淡的生活气息,它如桂花香一般,久久弥漫。

     

        (作者为浙江省作协会员,桐乡市作协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