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像火山杨一样顽强

    作者:王东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15版)

        【覃思】

     

        十年过去了,火山杨那奇崛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2006年的春天,我们前往位于黑龙江北部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五个堰塞湖而得名。平原之上,数十座火山拔地而起,层峦毗邻;五大连池碧波相映,池池相连,煞是壮观。站在火山顶俯瞰,漏斗状的黑色深渊犹如一条张开了血盆大口的巨龙,深不可测。遥想当年火山爆发时,火红的岩浆翻滚着咆哮着,冲向天空,又泼下大地,滚滚火流呼啸而来,所到之处,一片焦土。此刻,满目疮痍,满眼荒凉,人们静默着,被大自然的破坏力所震撼,人类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火山口周围,是各种形状的火山熔岩堆积在一起的“石海”,犹如大海掀起的潮涌。目之所及,是一望无际如焦炭般的黑色,这黑色让人厌倦,令人疲惫。我们沿着“石海”走了很久,一片翠绿的树林突兀地出现在眼前,所有人欢呼着,为火山熔岩上绽放的生命而惊叹。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五大连池独有的火山杨。

     

        火山杨,这废墟上的精灵!放眼望去,它们高高矮矮地连接在一起,或直或弯地生长着,高不过两米,粗不过拳头,纤弱扭曲,疤痕累累,貌似弱不禁风,让人心生怜悯。然而,火山杨茂盛的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簇簇火苗闪耀着金光,昭示着生命的存在。

     

        我惊讶于火山杨的生命力,没有土壤,水分奇缺,却能生根发芽并簇拥成林,这该是如何的艰难!导游指着一根拇指粗的火山杨说,别看它只有一米多高,却已经生长了上百年,有几十米的根在岩石里盘绕。俯下身观察,火山杨的根系并不发达,却死死地往岩石缝隙里钻,有的裸露在外,它就把树根变作树干,再向下、向远处扎,寻求营养和水分。就这样,火山杨存活了下来,并延展成林,虽不高大,但坚韧,虽不挺拔,却带来一片翠绿。

     

        火山杨的存在,还改变了五大连池火山地区的小气候,使得许多动植物得以生存。火山杨落叶成为腐殖土,火山苔藓、地衣得以滋生,红松、岳桦、云杉等珍稀植物也来这里安营扎寨,一些小昆虫、小动物成了这里的主人,曾经的废墟生机涌动。

     

        面对火山杨,我陷入了沉思,它让我想到了很多,比如把其貌不扬的火山杨与亭亭玉立的白桦树进行比较,又想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生的悲凉和生命的坚韧。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以火山杨观照人生,自是少了很多纠结,多了一份淡定从容。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的,就如一株草、一朵花,生老病死不由自己主宰,天灾人祸也非个体能够躲避,然而正如诗人顾城所说的,“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虽然我们像蝼蚁一样渺小平凡,却也能像火山杨一样顽强,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默默坚持,努力生根发芽,绽放生命的绚烂。

     

        (作者为国家公务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