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依靠整体生态战略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

    ——浙江镇海从化工区到生态区转型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者:石磊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1日 10版)
    图为装备技术一流的镇海区环境监控中心。图片均由调查报告作者提供
    有机废气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能有效削减无组织排放。图片均由调查报告作者提供
    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监测是镇海环境科技监管的强项。本版图片均由调查报告作者提供
    近年镇海粉尘综合治理情况 图片均由调查报告作者提供
    “十二五”期间镇海区控地表水水质变化情况 图片均由调查报告作者提供

        【新理念新发展·聚焦十三五系列调研】

     

        对区域经济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资源上强调量入为出和高效循环,在环境上强调生态极限之内,在产业上强调共生双赢,其实质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在区域经济尺度上的统一。然而,这种统一境界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要经历痛苦的蜕变过程。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在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就经历了这样的蜕变与痛苦。

     

    1、生态文明实现转型的过程与经验

     

        短短几年时间,镇海从环境冲突集中地转变成为重化工区生态化转型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典范,这得益于镇海制定并系统实施了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生态环境整治战略及行动。

     

        镇海区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这里建设有国内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有国内最大的液体化工单体码头和最密集的化工管网,是国家三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是全国“北煤南运”重要的中转基地和煤炭交易中心。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2292亿,GDP达663亿,人均GDP高达4.5万美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

     

        几年之前,镇海的整体生态环境是这样一种景象:

     

        空气质量差。2011年在宁波市8个国控空气质量检测点,镇海的排名倒数第一;水环境质量差。镇海河流劣V类水占到90%;污染排放强度大。单位面积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镇海分别是宁波市的7.3倍、1.5倍、15.8倍、28.3倍;煤尘污染严重;群众对空气异味投诉频繁。

     

        在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将是未来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后,2012年,镇海提出了生态环境整治、海洋经济发展、全域城市化、经济转型升级、文化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改善六大战略,并把生态环境整治作为治区兴区的首要战略和关键之策,制定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暨生态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通过生态环境整治“七大行动”,实施生态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镇海区生态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

     

        到2015年,镇海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6.6%,较2011年提升8.2个百分点,36个主要因子中,14个特征有机污染物浓度较2011年下降70%以上;河道地表水达到Ⅴ类及以上标准的占29.3%,较2011年提高16.3%,地表水中主要污染因子氨氮、总磷浓度分别较2011年降低31.1%、33.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较“十一五”末削减62.8%、50.6%、33.5%、18.6%,超额完成“十二五”污染物减排任务;降尘均值为4.21吨/平方公里每月,较2011年煤尘整治前下降89.7%,镇海老城区居民彻底告别了“开窗见尘”的困扰;累计削减有机废气3214吨,削减量达18%,群众对空气异味的投诉下降一半以上。

     

        短短几年时间,镇海何以从环境冲突集中地转变成为重化工区生态化转型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典范?这得益于镇海制定并系统实施了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生态环境整治战略及行动。

     

    2、落实整体生态战略的基本抓手和行动

     

        整体生态战略,是要从宏观设计,从微观入手,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确保每一规划都不触及安全生态保护红线,都有严格的开发建设边界。

     

        1.对准气、水、土,加速环境综合整治

     

        以“治气抑尘”为核心,推进清洁空气行动。对于煤炭行业,从卸船、堆场、运输三大煤尘污染源入手提出针对性举措,建成总长6600余米防风网工程,实现煤堆场封闭合围;实现港区及煤炭交易市场人工降雾全覆盖,建立并不断完善源头总量控制、现场在线监控、每日动态巡查、志愿者定期督查、恶劣天气驻场检查的长效化监管方式。四年投入8.4亿元对84家企业开展有组织废气收集治理,新建有机废气治理设施36套,累计削减有机废气3214吨,削减量达18%。实施化工物料封闭运输,建成总长为340公里的全封闭运输管线,年减少化工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380吨。积极推广槽罐车密闭装卸系统,完成镇海港区所有161个化学品储罐罐体氮封,全面开展化工废水处理池加盖密闭工作,有机废气削减率达87%。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目前已在71家化工、液化仓储企业全面推行,累计检测点位220余万个,查出泄漏点10000余个。

     

        开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行动,全面消除黑河、臭河、垃圾河。目前已累计投入43.7亿元,河道地表水达到Ⅴ类及以上标准的占29.3%,较2011年提高16.3%,地表水中主要污染因子氨氮、总磷浓度分别较2011年降低31.1%、33.3%。全面推进化工、印染、造纸、电镀、金属拆解、酸洗等十大行业整治。四年关停搬迁转产148家,整治提升157家,化工行业氨氮排放总量下降34.7%。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及疏通改造,新建污水管网41.95公里、雨水管网51.19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农村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2.6%。建立“河长制”管理机制,对全部255条河道“一河一策”实施治理。累计投资9413万元完成24条水环境较差河道治理和提升,并对10条市级挂牌“黑臭河”实施常态化管理。积极推进镇海生态河道建设和“五纵四横”排涝格局构建,累计实施河道清淤83.7公里,完成生态修复44.95公里,有效提升流域排涝能力。

     

        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全面铺开清洁土壤行动。2015年,全区废弃农药包装物无害化处置率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工业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0%。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开展退役厂区土壤环境调查,积极开展受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完成镇海氨基酸厂、宁波永固化工有限公司、镇海第二化工厂等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完成污染场地地下水竣工验收报告的编制工作。提升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建成一批基础工程已分别投用。在石化区建成5万吨/年的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大地环保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量由3000吨/年扩大到15000吨/年。

     

        2.统一规划布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统一规划和布局,强化法律约束,稳固整体防护,为有效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生态布局,推进多规融合。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确保每一规划都不触及安全生态保护红线,都有严格的开发建设边界。

     

        按照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要求,重点完善滨海产业带产业提升、生态改造提升,村庄布局调整等规划,明确由东向西构建海洋——二、三类工业——城市生态带——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布局,从根本上优化生态格局,形成产业带与居民区“安全隔离、生态相融、功能互补”。限定化工产业布局范围,四年关停并转精细化工企业72家,基本实现化工区外无化工企业。

     

        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人,分别较2012年提升1.95%和25.69%,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构筑城市生活“休闲带”。建成总面积达906公顷的“四横一纵”生态防护林带,平原森林总面积达到4000公顷。营造农村安居“后花园”。深入实施美丽森林村庄和美丽庭院创建,加快建设“进村道路景观林、村庄河道生态林、村内公园休闲林、房前屋后果树林、村庄周围环村林、农田路边网格林”六片绿化林,建设农村休闲精品线。建设生态石化“示范区”。通过绿线控制、防护隔离、生态工程、景观改造等措施,在56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一带隔离、六廊纵横、三心璀璨、多点烘托”的景观结构,提升园区生态品质。

     

        3.全面推进高效低耗的生产方式

     

        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走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路径。

     

        实现既有产业能效水平持续提高。全面推行“六个一”节能工作法,不断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实施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制指标”,严格高耗能项目准入。全社会能耗总量从2010年的767.93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1049万吨,“十二五”时期万元单位GDP能耗下降18%。

     

        按照“抓工程、强机制、重监管”的总体思路推进集中供热供气规划建设、电厂(站)的脱硫脱硝工程,完成联合发电厂的油改气等工程,有序推进镇海动力中心、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中水回用等工程。到2015年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均已达到,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较“十一五”末分别削减13.9%、13.1%、35.7%和37.7%,超额完成减排预定目标。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依托镇海新城、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加快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集聚和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商贸业、旅游业、航运业等产业,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2.3:60.3:37.4,调整为2015年的1.7:50.6:47.7,为摆脱“资源路径依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推进临港服务业智慧集群发展。依托宁波港镇海港区,全力推进物流枢纽港“贸易港”“物流港”“智慧港”建设,完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物流功能区开发建设。提升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功能,发展电子交易平台,规范电子商务运营环境,促进区域期货交割库集聚区加快形成。成功申报全国唯一以液化品为主要经营品种的保税物流中心,2015年线上线下交易额双双突破千亿元。

     

        4.让依托良好生态的生活方式成为日常自觉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践行力,凝聚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积极开展省级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及市级环保模范(绿色)单位等绿色创建工作。继续深化“两路两侧”专项整治,提升蛟川、临江、九龙湖、沙河4个高速互通景观绿化53.75万平方米,提升舟山跨海大桥沿线绿化11.25万平方米,提升镇海大道景观路段1732米。

     

        积极培育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乡镇、精品村。深化“温馨家园·秀美村庄”创建工作,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农业管理用房整治;配置农业废弃包装回收箱,稳定运行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体系,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及资源利用试点,22个小区7421户居民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利用工作试点,近500户村民开始践行垃圾分类。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分类收集处理,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撑全区70个农药、兽药经营点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相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3、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路径

     

        数年建设,镇海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资源产出率持续提升,产业共生和社会循环体系渐趋成熟,突出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落实的强大生命力。按照持续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思路,镇海确定了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提高到生态文明3.0的新境界。生态文明建设宗旨是要建立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的区域发展体系,在资源环境上要量入为出,在产业发展上要融合共生。镇海生态文明不是停留在田园生活和小国寡民的生态文明1.0时代,也不是停留在废物循环交织的生态文明2.0时代,而是步入生态智慧导向的生态文明3.0时代。所谓生态文明3.0,是指符合产业生态学原理、具有高环境相容、高资源效率和高度自适应性的区域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利用智能信息系统将经济发展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高度融合了的人工复合生态智能系统。

     

        目前镇海已经具备了生态文明3.0的雏形:高环境相容性,镇海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改善;高资源效率,单位能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的产出效益和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高产业融合性,以石化为主导的产业共生体系业已形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性,已经形成了水、能源、废物、管廊和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高自适应性,已经建立起高度柔性的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管控网络;高智能性,在设备、产品、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体系中的各个尺度都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生态智慧开始显现生命力。

     

        二是不再从经济增长的单一视角看待发展,而是把良好生态环境视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成功,首先是要形成绿色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必然是一个多尺度的、演化的和多重关系的发展系统,镇海不再从经济增长的单一视角看待发展,而是把良好生态环境视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眼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脱钩的角度来制定战略和采取行动,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生态化水平和综合竞争优势继续上台阶。

     

        具体而言,镇海以生态环境整治战略统领“六大战略”,坚持“生态立区”理念不动摇,把“生态环境整治战略”和“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六个示范区”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以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开展行业整治提升、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生态空间,维护区域环境安全,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顶层设计化解经济与生态的传统界限。在生态建设路径方面,镇海强调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化解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传统界限,融合重组传统的产业链与生态链,统筹产业、基础设施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协同与匹配,关注新的经济活动领域、价值创造过程和商业生态模式,将经济发展导向智能化和生态化转型。

     

        镇海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来把握,把绿色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避免顾此失彼、单兵突进。镇海在生态环境整治战略统领下,全面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域城市化等“六大战略”,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将腾出的环境容量等资源,用于支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大大加快了经济绿色化的进程,成为宁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智慧高地

     

        实践表明,把生态环境整治作为治理和发展的首要战略、关键之策,抓住了引领发展的“牛鼻子”,既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也保护和改善了发展及生存优势、发展及生存空间、发展及生存环境,最终保护和发展了生产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