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0日 星期二

    职教生源不足,怎么看怎么办

    作者:姜大源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0日 15版)
    吸引生源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着力点。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头条关注】

     

    编者按

     

        前几年开始,在高考录取阶段,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外省区投放的招收计划,遭遇当地考生弃选。“零投档”一词由此诞生。由此推衍,“高职生源不足”也就成为职教界乃至教育界的一个关注问题。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是寻求破解职业教育发展深层次障碍的重要前提。今天刊发此文,即希望对职教内外有所启发。

     

        暑期,正值招生季,关于职业教育生源不足问题,就像今年这个特别酷热的夏天,成了人们广泛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成了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其中,不乏“正能量”的报道或议论,也出现了很多的质疑或担忧。

     

        对此,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从教育外部社会生态来看,生源问题与人口发展趋势紧密相关

     

        生源问题的影响因子,涉及教育体系外部社会生态对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的制约,故不能只是基于教育自身规律的研究,不能只是基于学校“围城”的思考。

     

        教育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整个社会人口的发展,包括数量、性别、区域分布、年龄分布的存量、增量,以及存量与增量的相关性及其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形成囿于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并做到公开、透明、清晰。对此,不能不说,这是长期以来在教育科学决策方面的一个缺失。因而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否则,就还会出现因为招生名额的调出或调入所引起的个别地区民情“恐慌”的现象。

     

        其实,目前职业教育职前教育生源减少,是多年以来人口出生低谷的滞后效应,切不可惊慌失措。研究教育发展必须研究人口状况。例如,当出现接受教育的“适龄”人口数量减少可能成为一个中长期的趋势之时,就必然会遇到生源短缺的问题。在这一趋势下,必将导致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洗牌。不仅职业学校还有普通学校,都可能会“关停并转”。我国台湾高校由于生源问题,近几年来不也在关闭一批高等学校吗?

     

        要关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人口的数量与接受不同阶段教育的适龄人口的比例,普通教育学校与职业教育学校的比例,如何达到最佳?如何建立人口与教育的动态跟踪调整机制?这都亟须在吸收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成果的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实证的探究与规律的发现。

     

        所以,生源不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研究教育外部人口发展趋势的问题。

     

    从教育体系内部驱动而言,生源问题与资源配置紧密相关

     

        生源问题的影响因子,涉及教育体系内部驱动要素对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的掣肘,故不能不提及教育体系内部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

     

        如果认为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的话,那么,在经济资源方面,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一个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一种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跨界教育,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职业人才。因此,在校园建设及教学实施上,必须保证其建立与产业相适应的实训实习基地的投入,且其所需的生均经费均应高于普通学校。但现实情况是,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距离普通学校的生均经费相差甚远。

     

        在非经济资源方面,若将“资历”也看作资源的话,在接受教育的前景方面,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实现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等值的国家资格框架,还没有建立对高端技能人才给予其与普通高校同等的社会地位和“资格”地位的制度,教育资源特别是“本科教育资源”成为职业教育的短板。普通本科院校在同样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却能依靠“本科”这张“纸”,吸引更多职前或普通高中毕业生去就读,而普通高中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比中职大,其原因也是续读本科的预后所致。

     

        这需要国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加以改变,例如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或者像欧洲一样,赋予高中后三年的高等教育以“本科”地位,将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所以,生源不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加大教育自身改革创新的力度。

     

    从教育体系未来发展看,生源问题与国家政策引导紧密相关

     

        生源问题的影响因子,涉及教育体系未来发展时空对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的牵引,故不能游离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决策之外。

     

        作为人力资源供给侧的教育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方面,国家大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开了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将会一事无成。

     

        如果放弃了职业教育,都去搞“升学为导向”,那么教育的滞后效应将在未来几年显现:“中国梦”将会因为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导致的羁绊而无法实现,中国制造将无人制造。缺少了“大国工匠”,是未来最可怕的事情。

     

        为此,国家必须出台给予技能人才与高学历人才同等社会地位的政策,必须出台经费投入等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措施,从而稳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规模。面对未来世界更加激烈的竞争,必须未雨绸缪。

     

        另一方面,要适应国家大战略,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和职业教育院校,要跳出传统的封闭的教育体系观念,要建立开放的基于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职前生源的不足,并不意味着职后生源的不足,新型农民培养、新技术导致企业员工的培训进修、社区培训等等,都是生源的新领域。

     

        所以,要建立比普通教育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受教育者可随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去就业,并随时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重新学习,必须建立一个“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再学习”全新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这将是高职和中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应对选择。所以,生源不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国家政策和措施的战略指引。

     

        综上所述,关于职业教育生源不足问题的思考及其应对方略,应该从“生源——人口——趋势”“生源——要素——资源”“生源——发展——政策”三大维度,去寻求化解之良策。

     

        (作者系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