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旧州镇里的慢时光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08版)
    旧州古镇街道。本报记者 吕慎摄

        【走进特色小镇】  

     

        贵州省安顺市有个旧州镇,45岁的媒体人石晟在他事业的收获期,选择辞职来这里开了一间“旧州时光”咖啡馆。“历史沉淀出的淡雅和大山小镇的诗意生活,让我不舍离开。”石晟说,自己走过很多古镇,最后停留在了旧州。“在这里,我感觉时光都慢下来了。当你累了,就来旧州吧!”这是他给自己咖啡馆的定位,也是对旧州魅力的感受。

     

        “西南第一州,黔中小江南。”元末明初,随着朱元璋“调北征南”的军事行动,安顺州作为屯兵屯粮的战略基地,迅速发展起来,当时被誉为“西南第一州”。旧州镇正是安顺州的治所,因而成了西南地区屯堡的中心。屯堡的开拓者们多是朱元璋的子弟兵,他们把江淮文化带到贵州,在与当地人的融合共生中,形成了既保留了江南古风,又兼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屯堡文化。

     

        2008年旧州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安顺市就把这里作为挖掘和展示屯堡文化的突破口。他们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规划,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对以旧州镇为中心的云山屯、鲍家屯、本寨等屯堡村寨进行大规模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现了西南古堡里的“大明遗风、江南遗韵”。

     

        走进旧州,当游客们拿起相机,他们不再为煞风景的电线蜘蛛网而头疼,管廊把所有线管都放进了地下。古街上没有喧嚣的叫卖声,更没有恼人的消费陷阱,小镇的居民们怡然自得地沿袭着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无论大人孩子,只要游客上前搭话,几乎人人都能给你讲一段旧州古镇“八卦布局”“五门四阁”的老规制。旧州的街道全部用青石铺就,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根据防御需要,由宽窄不同、走向各异的巷子连通。屯堡特有的“石木小青瓦”建筑结构的四合院、三合院依街巷两端而立,官署、庙宇、祠堂、楼亭、店铺穿插其间,高低错落又井然有序。

     

        “古镇那么多,为何来旧州?”石晟认为,旧州镇保持着活态的慢生活,让大都市的人们找到了最渴望的生活本真。“不仅走在街巷上可以感受到那份从容淡雅,走进旧州的院子里更能让人找到一个个小小的桃花源。”走过“旧州时光”咖啡馆连接前厅后院的窄窄过道,一个古朴整洁、遍植花木的小院跃然眼前:干栏式的草堂供人闲坐饮茶,竹影下、花丛中的石桌椅更是绝佳的对弈所在。院子是旧州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里既有占地十几亩的园林式深宅大院,也有不过几棵古树、几块山石的农家小院。它们有的背靠山林,有的面朝稻田,还有的下临溪流,每户人家的院子都显示着主人不同的审美情趣。

     

        30岁的朱光模是土生土长的旧州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电厂工作,举家搬到城里定居。在小镇复兴屯堡文化的潮流中,朱光模辞了工作,回到旧州。从此,自家荒废多年的老宅又热闹起来。靠自己的积蓄和镇政府的贴息贷款,他把老宅建成了外表古朴、内部现代的设计民宿。他给记者讲解着中庭、后院的设计思路,讲述着一草一木花费的心血,不时流露出浓浓的乡土情和强烈的时代感。“现在镇上像我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给客栈起名叫‘归来客栈’,归来不仅是我这个人,更是自己事业和精神的栖息。”

     

        黄果树大瀑布是安顺举世闻名的自然遗产,然而与其堪称“双碧”的人文遗产——屯堡文化却还识者不多。“如何擦亮黄果树和大屯堡两颗明珠?我们提出,讲好‘黄果树下,屯堡人家’的故事,推出安顺大黄果树旅游圈三日游产品,全方位推进具有贵州人文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安顺市委副书记胡吉宏给记者描绘着安顺旅游的蓝图。

     

        (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