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自8月16日起,俄罗斯军机连续多日从伊朗的哈马丹空军基地起飞,对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实施打击。这是俄罗斯去年9月开始在叙利亚展开空袭行动后,首次利用第三国军事基地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这也是二战结束后伊朗首次允许外国军力部署在本国境内,即便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高度亲美的巴列维王朝,也从未允许美国军机使用伊朗基地。
以色列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伊朗如此“破例”向俄军开放基地,标志着俄罗斯与伊朗关系达到“新高度”,也意味着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介入“更进一步”。对此,美国势必不安。
其实,更加不安的,是以色列。
在国际社会看来,中东现在最大的威胁是极端组织IS。在历时5年多的叙利亚内战中,IS趁机攻城略地,得以超越“基地”组织,成为恐怖主义世界的新标杆和新大旗。自去年开始,IS的威胁从叙利亚和伊拉克外溢至欧洲,频繁在欧洲各国制造恐怖袭击,弄得人心惶惶。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IS一直叫嚣要“占领耶路撒冷”“杀光犹太人”,但作为极端恐怖组织头号敌人的以色列,却很少受到恐怖袭击的困扰。在以色列看来,它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基地”组织,不是IS,而是伊朗,后者一直坚持“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抹去”。用以色列智库的话说,别说IS进不了以色列,就算混进来了,能造成的伤亡可能还比不上交通事故,但是如果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把它的十万枚火箭弹都射向以色列,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对于国际社会与伊朗进行核谈判,以色列一直强烈反对,甚至暗中做手脚。美国的红线是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而以色列的要价是伊朗就不能拥有核能力。去年7月,伊核协议最终达成,以色列谴责其为“一份坏协议”,“坏协议还不如没有协议”,“伊朗从此跨入核门槛国家”。以色列强烈批评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他置以色列的安全于不顾,是美国历史上最差最弱的总统。
伊核协议让以色列感到不满和不安,意识到仅依靠美国并不保险,奥巴马显然是下定决心要甩掉中东乱局的包袱,专注于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于是,以色列把眼光投向了俄罗斯。在以色列看来,俄罗斯将取代美国,成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主导力量。
2015年9月,在普京宣布军事介入叙利亚之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飞赴莫斯科,与普京举行闭门会谈。双方同意建立协调机制,设立副总参谋长级军事热线,以避免两国军队在叙利亚擦枪走火。今年3月,在普京宣布从叙利亚撤军的第二天,以色列总统瑞夫林就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会面。6月,借以俄建交25周年之机,内塔尼亚胡再次访俄。这是内塔尼亚胡去年9月以来第三次访问俄罗斯,是他与普京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第四次坐在一起会谈。
除了交好俄罗斯,以色列还加强了与逊尼派伊斯兰国家的外交力度。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伊朗,以色列和沙特之间的秘密往来开始浮出水面。以外交部总司长道尔·戈尔德在多个外交场合公开会见沙特代表。今年初,以色列与埃及重新互派大使。6月28日,以色列与土耳其签署了全面恢复外交关系的协议。7月,埃及外长访问以色列。
就在以色列稳步改善外交环境之际,7月15日晚,土耳其突然发生未遂政变。虽然以色列及时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达了支持,得到埃尔多安的感谢,但让以色列始料不及的是,埃尔多安十分不满美欧未在第一时间宣布支持土民选政府,非常恼火美欧指责他借机清洗异己、走向独裁专制,他甚至怀疑是美国在幕后煽动、操纵了这场政变。土耳其对美欧关系急剧恶化,开始倒向俄罗斯与伊朗。本月9日,埃尔多安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会晤,双方同意修复两国关系,并就叙利亚问题达成诸多共识。
而从这一天起,以色列就开始感到不安了。它担心,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将会有所软化,中东地区最终可能形成一个由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组成的新阵营。这样一来,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更难,这势必会强化伊朗在叙利亚的存在和控制力。
在以色列有一句话流传甚广,那就是:“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朋友,敌人的敌人可能还是敌人。”中东局势历来是风起云涌、诡谲多变,而以色列也一直处变不惊、应对得法。面对中东最新洗牌,以色列如何出牌,我们不妨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