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论坛】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山青水绿的宜居家园。生态环境也是民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努力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发力、产业牵动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绿色生态产业富省惠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以发展思路的转变推进绿色发展。发展思路是理念的具体化,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成效。推进绿色发展,要求正确树立和运用“绿色”发展思路。具体说来,就是要树立“绿色”战略思维,在战略构想上,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永续发展和人类的长远诉求;坚持“绿色”问题导向,以影响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绿色”创新思维,不仅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还要加快绿色制度创新;形成“绿色”法治思维,用法治手段推进和护航绿色化,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哪怕是个人行为,也将付出相应代价;形成“绿色”系统思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来把握,把绿色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避免顾此失彼、单兵突进。
以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绿色发展。面对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只有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的康庄大道。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就是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大力发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高、新、软、优”产业特色。黑龙江省粮、煤、油、木等“原”字号产业的发展已陷入困境,增长乏力,亟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头五尾”改造升级战略任务。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提高石油、天然气精深加工能力,把产业链延伸和配套产业留在当地,推动石油类企业绿色转型;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在有序推进煤炭去产能的同时,扶持环保高效、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煤电、煤化项目,推进煤炭类企业的转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无公害生产为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扩大有机农产品比重,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参与农民保护性耕种和标准化生产中,优质优价收购,向农民让利,走出保护农民利益与改善农业生态共赢的新路子。
以体制机制的完善推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是落实发展理念的形式和保障,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推动着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落实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绿色发展全覆盖战略,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一体化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等“多规合一”。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的行业准入标准,明确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应当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列出各产业“禁投清单”。构建平衡协调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改革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防洪抗旱、灌溉排涝、水电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资与运营体制,运用鼓励和扶持性的价格或特许经营权的办法吸引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并施以投资补助、增加价格弹性、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切实提高环境生态治理的产业化水平。建立集综合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监测、生态效益计量、绿色GDP核算等为一体的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健全完善各类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管理标准和大数据支撑平台。
以资源环境保护的强化推进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把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国有林区应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基础,创新林区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尽快解决政企不分、社企不分、资源管理与生产经营不分的问题。借林权改革之机开放林业大门,进行林业资源的跨界资产重组和资本融合,重塑林业微观市场主体,建立林区市场经济体制。对草原、湿地、自然水体、地下水和生物群落等生态系统全面划定生态“红线”,执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利用付费、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农林资源富集地区应把以木材采伐和初(粗)加工为特征的传统林业发展模式尽快转移到以发展森林生态资源为特征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上来,实现林业产业主辅业换位和生态公益林投资建管主体换位,使林业生态建设由政府“一木独撑”变为全社会“众人拾柴”。降低黑土地利用强度,有针对性地推行休耕、少耕、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制度,遏制过度垦荒造田放牧行为,推广合理轮作模式,针对漫岗地应调整农民承包地为沿等高线重新划分地块,改变农民顺坡起垄种植习惯。指导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推广种子包衣、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精准灌溉、生物或无公害除草灭虫等新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普及率,遏制粗放生产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
以科学技术的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蕴含乘数效应,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黑龙江要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绿色产业新体系,并运用绿色新技术和管理新举措改造传统产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增强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核心技术产业化和资本化,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研发推广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有机农业、清洁生产、水资源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新技术,集中力量突破互联网、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采取严格管理举措推进城市集中供暖、清洁能源使用和治理超标排放烟尘工作。加强对发电、供暖采暖、蒸汽等燃煤设施的升级换代、除尘脱硫脱硝设备的强制检修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建立秸秆循环利用产业,加大研发和应用秸秆造纸、发电、肥料、建材以及提取生物质材料等新技术。加强绿色人才培养投入,引进、培养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核心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业跃升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以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着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践行力,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具有基础意义、关键作用。应将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树立全民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生态的理念和对公众健康的责任心态,养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法治建设和区、乡(村)规民约,约束和规范发展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加紧进行资源、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和空白填补工作,以最严的标准、最严的监管、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为导向,开展铁腕执法。建立生态环境行为监督举报与快速查处系统,将公民企业不良生态环境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和社会监督体系。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