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追踪看落实】
当前,我国面临儿科医疗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我国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28万人,每千名14岁以下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54人,而在美国、加拿大、日本3国,这一数据为0.85人至1.3人。由此引发的儿童“看病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如何让有限的儿科医疗资源服务于更多的孩子?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北京儿童医院于2012年年初推出了“三年三步走”举措,在全国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北京,相对于综合性医院的儿科萎缩,儿童专科医院的业务量逐年飙升。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年门诊量达240.5万人次,日均7000余人次。2012年,北京儿童医院利用儿科专业优势整合北京市儿科资源,面向22家市属三级医院儿科建立了“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
据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平台践行“北京儿科是一家”理念,形成院际医疗服务共同体,为全市急重患儿提供疑难病症的便捷预约、会诊、转诊、特殊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2012年至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的预约会诊分别达到86例次、260例次、300例次和450例次。
在这一基础上,2013年5月,医院又做出了第二步探索,即跨省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以“全国儿科是一家”为宗旨,联合全国主要省级儿童医院,通过集团成员之间“专家、临床、科研、教育、管理、预防”六个共享,建设远程会诊中心,以满足各地疑难病患者的诊治需求,实现“病人不动,专家移动”,带动全国儿科整体水平提升。
“经过3年发展,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员已经从最初的9家医院发展为20家,形成服务覆盖华北、华南、西南和中部地区国内规模最大的跨省医疗联动体,初步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科医疗体系,覆盖772家基层医疗机构。”据倪鑫介绍,集团成员间保持“五个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拨款来源不变、单位体制性质不变、工作任务不变和医院人员身份不变。
探索永不止步。2015年6月18日,北京儿童医院在全国率先推出“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制度。“用制度引导除影响生命体征的急诊患者外,其余均通过电话、网络、手机APP、微信等方式进行预约就诊。”倪鑫表示,这是“三年三步走”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前两步为分级诊疗提供了条件,而这第三步使得分级诊疗得以实现。
效果首先在门诊量、门诊结构等方面呈现出来:门诊总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运行5个月的门诊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2%;疑难杂症患者增加,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减少,感冒发烧等内科患者下降比例约2%;门诊大厅高峰人流量明显减少,医院环境明显好转,就医体验明显改善,减少了“井喷式”挂号高峰,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本报通讯员 余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