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步青的长篇小说《龙尾堡》,是一部具有文学欣赏、历史溯源双重价值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历史为基点、以文化为核心,具有追寻历史的现实主义品格。作品聚焦关中古老村寨龙尾堡这个历史原型,再现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70年间发生的全国性重大事件,挖掘并铺展关中这段波澜跌宕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和人文世情。如作者所期望,“重温渐渐被人们遗忘的关中旧事,找回百年失忆的陕西”。确实,小说是关中文化的大集成,民族文化的支脉触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民俗、古迹、歌谣等多个维度。陕西浸染着浓厚的政治历史和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独属的地域性的人脉、地气,也承载了整个中国时代文化的共性和通感。《龙尾堡》所展现的不仅是对关中、对陕西厚重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全面彰显,也是对彼时中国政治风貌和历史时代演化进程的局部缩影和透视。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特别是像《龙尾堡》这样一部努力去触摸关中历史温度的小说,创作者需要顺着时间轴线去打开那些已然褪色甚至是被掩盖了的历史片段和节点,这其中不仅仅指的是小说所必需的情节曲折的故事,还有故事所倚赖生发的错综复杂的大环境,包括社会体制的变革演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自然地理的考证探寻等。鉴于如此庞大壮阔的社会题材,作者在统筹择选之前,既要有历史文化层面上的撒网式的浏览咀嚼、翻阅县志、走访民间,同时还要有文学艺术层面上的典型、细节、故事等精益求精的筹划创新。十年功夫的打磨,使得历史世情的风韵伴随着作者洗练质感的文字浓厚跃动起来。
一部小说之优劣,不仅在于主题的深浅,关键还在于这个主题是否得到了文学的审美表达,核心在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塑造得如何。《龙尾堡》里的人物多而不杂,全而不乱,每一个人物都各有起始终落。小说推动着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几个大户,严家、郭家、马家等三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继而描绘出龙尾堡村寨在时代变革中与苦难抗争的乡村原景图画,这其中首先是龙尾堡村寨的整个乡人的生存面貌。小说中没有高大全的人物,每个人物鲜活立体。仅以核心人物严裕龙为例,他是龙尾堡的掌事,对待村中百姓的生命安全,他肯担当,有胆有识,谋略双全;对待朋友情谊,他肝胆相照、常常只身犯险,解救朋友于危难;唯独面对从小青梅竹马的水云的热烈感情,他在父母之命和迷信传言前却选择了逃避。这其中有性格的懦弱,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但也正是这不完美,才使得这一特定时代里的人物具有了真诚、真挚、鲜活的客观感。如果说龙尾堡系列人物更多展现的是关中农人百姓的生活情貌,那么与龙尾堡有着丝缕牵连的刀客马山虎、杨雄飞,以及因世得势的麻老九和王寅文,则成了社会动荡变革时代里江湖人物的典型注解。小说犹如一幕精彩的历史剧,无论什么人皆通过各自的性格命运,演绎出昔日关中人物的神韵风情,特别是在追溯历史变迁的同时,更展现了在变革动荡时代里,关中百姓与苦难抗争的悲壮苍劲,以及生长于苦难中却永葆的人性淳朴之美。
作者严步青曾提及创作的初衷,《龙尾堡》“不但是为了记录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完整地保留了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噩梦般的民族记忆。更是要提醒人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国家富强,社会稳定,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正是基于这种思虑,严步青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法去把控、述写人文历史社会的动荡变迁,进而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如“清明上河图”般壮阔博大的生活世俗和历史风云图景,通过一幕幕社会生活影像的复原,不仅呈现出了有温度的历史与文化,而且有意识地聚拢起文学与时代的张力,推动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诸多论题——关于个体与时代,关于文化与社会,关于历史和未来。恰恰在这个层面上,以上这些便自然地形成艺术合力,共同构架起了《龙尾堡》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价值、文学品格和审美风度。
(毋燕,作者单位:陕西省社科院文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