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之苑】
文艺作为人类社会最复杂、最神秘而又最具魅力的一个领域,是总体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透视。当今时代,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演进和互联网发展等浪潮的汇流激荡下,文艺价值体系正处于解构和建构的双重变奏之中。面对文艺领域纷繁迷乱的问题和云谲波诡的格局,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梳理文艺创作、文艺欣赏和文艺评价的价值运行机制,确立文艺的基本价值向度,从而为文艺价值体系新的生成奠定价值论根基。
在马克思看来,能够说服人的彻底的理论,其根本特性是紧紧抓住了人本身。从一定意义上说,价值论就是人论。价值向度就是人追求价值超越的向度。超越源于有限和限制,指向无限和自由。文艺的价值向度就是人的价值超越向度在文艺领域的特定显现。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力量。这是能力超越的价值向度,是人面对外在于自身的强大力量挑战和压迫的艺术性抗争与回应。在苍茫宇宙中,人像一粒尘埃;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洪流中,人又像一粒沙子。力量的卑微弱小构成了人生命活动的基本限制,希冀获得更大的力量便成了获得自由、实现超越的基本价值追求。一部人类进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人类力量壮大史,一个个体生命史也可以说是个体生命力量演变史。力量向度的超越手段和路径从强身健体、延展器官功能、发明技术工具、利用自然伟力到结成社会、改进组织体系、形成群体合力,不一而足。然而这些物质力量、现实力量的改进和增强,不管进展到何等惊人的地步,无论是对群体还是对个体来说仍然是有限的,人指向无限力量的超越性需求空间是不可能完全靠现实的力量来满足的。“昨夜梦中驰铁马,竟凭画手夺天山。”(吴昌硕诗句)人类还需要艺术,需要以审美的方式展现、创造、传递力量,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无限的力量,甚至同化那种无限的力量,克服并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疲软感、卑微感和恐惧感,使人在寂寥空旷、危机四伏的宇宙中获得存活的勇气和底气。这便是文艺不可取代的力量价值。古今中外很多文学艺术大师以表现力量、传递力量著称,毛泽东的诗词书法可视为典型,试看他的《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二是永恒。这是时间超越的价值向度,是对人的生命短暂、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抗争与回应,是一场生命和死亡的特殊战争。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延年益寿、传宗接代,甚至企图以生命轮回、得道升仙等虚幻的途径延展个体生命时间。可以说,现实中无论人们如何挣扎努力,死亡最终总会战胜肉体的生命,总会将任何生命吞噬于无边的黑暗、无底的深渊和无尽的空虚之中。“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南宋高观国诗句)感叹时光流逝、祈望生命永恒成了文艺重要的主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永恒并不是时间的延续,而是抹掉了时间的不朽。陈子昂千年前的一声呐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仿佛就回荡在我们耳畔。那些伟大的文艺作品摆脱了时间的束缚,把瞬间变成永恒,让人们汇聚在独特的审美时空中,在创造、欣赏、传承、阐释艺术活动中,分享艺术价值;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时空中自由穿越,感悟不同的人生情景和况味。我国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审美具有神圣性。的确,艺术通过想象和象征活动,能够以宗教情怀和审美方式战胜死亡,并把死亡变成了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画家吴冠中离世前曾对他的亲友说过,如果想念他就去看他的画,因为他就活在自己的画中。通过艺术活动,人们以审美的方式逼近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真相,感悟那个不在场的本真的伟大的神圣存在,并和她融合在一起,分享她的神圣,实现生命价值的永恒与不朽。
三是广大。也就是伟大、崇高和深远。这是空间超越的价值向度,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空间有限性的抗争与回应。人的生命活动总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展开,但人并不满足,拓展空间便成了人类基本的价值冲动。然而,无论生存于封闭的小山村,还是到远方旅行,现实的空间变换对满足人对空间广大的需求总是有限的。艺术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不在场的无限空间笼于艺术空间。中国传统艺术所崇尚的高远、空灵,西方艺术所追求的崇高、伟大,都与空间超越密切相关。中国山水画常以高远、平远、深远“三远”经营位置,绝妙无比。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移高山大川于缣素之上,恢宏旷远,气象万千,令人惊叹。丰子恺说:“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欣赏那些充分表现了广大空间的艺术作品,让人目极八荒、独步古今、澄怀观化,沉浸于澄明高远的精神空间之中。传统舞台艺术斗室天地可藏千军万马,可纳千山万水。法国导演雅克·贝汉《迁徙的鸟》以现代视听手段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别样世界,而生物媒体、神经美学、数字艺术、虚拟世界等更让人充满带有几分恐慌的艺术期待。展望未来文化发展,人们将生活于重叠交融的自然物理空间、主体精神空间、文化符号空间、虚拟空间这四个世界之中。这种空间格局的变换为空间向度上的艺术价值增添了更加丰富、复杂、神秘、无限可能的内容和形态,也蕴含着当代艺术创造性转换的新契机。
四是生命。这是对生命存在缺失和有限性的超越价值向度。冯友兰先生认为,艺术丰富人生,作为人生的补足而存在。古往今来,以不同的方式对生命的肯定、赞扬、尊重、表现和涵育,传达生命力量、生机活力、生活情趣,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文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学,致力于以审美的方式探索和挖掘生命的复杂性、神秘性、可能性、悖论性,那些伟大的文艺作品无不在揭示人性秘密上作出了独特贡献。《红楼梦》《史记》《静静的顿河》都是这样。中国艺术中的生命精神尤为突出,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被视为书画评价的最高法则。齐白石作画“为万虫写形,为百鸟传声”,他说画一个草虫都愿它生机活泼。艺术就像一面镜子,人在那里发现了多姿多彩的自己,发现了真实的、虚幻的、过去的、现实的、可能的、理想的自己。人们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以真挚的情感赋予作品,寄托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作品从而具有了精神的生命。文艺又像一个舞台剧,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既可以做导演、做编剧、做演员,也可以做观众和评论家。这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的、功利的世界,也有别于科学的、技术的、概念的和逻辑的世界,它是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是充满感性、情感和形象的审美世界,是人的真正的自由自然世界。这个世界既是对现实肉体生命的肯定、奖赏和激励,更是对它的精神超越,是对现实生命活动单调、重复、机械、封闭、压抑、限制的艺术性抗争与回应。
五是个性。即个体主体性,这是对个体沉沦于众人和历史的价值超越,是积淀于个体生命中的总体的自然性和总体的人类本性的创造和表达,是个体超越自身奔向人类存在乃至宇宙精神的价值向度。从进化论上看,个性化发展指示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越是在进化链条前端的生物个体特征越鲜明。过去西方哲学家告诉人们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现代物理学家说甚至连两片相同的雪花都没有。每一个人都是自然进化的最前沿,每一个人身上都积淀着丰富的自然性和复杂的人类性。展现和解放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类本性,是生命追求价值的渴望。人的复杂性源于人的精神复杂性,人的艺术活动属于人的精神活动,应该是最自由、最具个性的创造领域。所以,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没有真正的个性,沉沦于一般意义上的模仿、复制、设计、生产,也就等于背离了艺术价值,终结了艺术生命。八股文、宫廷画、馆阁体、样板戏之所以艺术评价不高,并非技法不高不精,而在于缺少个性,缺乏生机活力。必须指出,艺术个性是主体内在精神品质的创造和表达,绝不是表面的花样翻新。离开了艺术价值本体,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奇、怪、乱、丑”,企图借助于哗众取宠、推销炒作赢得价值,终归徒劳。真正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是个体生命的精神凝结和艺术再现,在人类精神价值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艺术家也因作品而不朽。肉体生命逝去后,个体的精神生命便以艺术为载体,汇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中,随着人类的命运而变迁流传,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生命形象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时空中。
(庞井君,作者为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