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网络“萌化”审美反思

    作者:高畅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06版)

        【网络文艺评谈】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拘泥于正统的言说方式,带着自己特有的创新活力与奇思妙想,掌握着熟练的科学技术,在网络世界中如鱼得水。他们那种“萌化”的审美表达,善于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呈现出图像化、趣味化、娱乐化的个性特点,消解了传统表达的严肃与刻板,构建出充满乐趣的文化语境。

     

        比如,曾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热播的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成功地实现了“萌化”的历史叙事。作者以动漫的形式呈现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选择生动的动物形象代表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各大国际角色。夸张的表情绘制,幽默的对话设计,真诚的情感流露,让我们被这群“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萌兔们”感动得泪流满面。“卖萌”在这里,不再仅是几张自拍的娱乐消遣,认真“卖萌”的年轻人一样可以很严肃。

     

        作为流行于网络时代的审美符号,“萌”为我们绘制出天真美好的景象。但这一审美符号还是显得有些单薄与浮躁:它执着于装扮我们的言语表达与外貌衣着,而疏于深化我们的内心体验与社会思考——这也正是文化研究者们的担忧。他们担心不想长大的年轻人沉迷于“萌化”审美所构筑的心理幻象,而丧失了在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的斗志与勇气。这并不是多虑,在网络文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有情感、有思想的“萌”作品,也看到了“娱乐大于一切”的空洞“卖萌”。因此,合适的“萌化”审美,应该带来丰富的色彩与纯真的快乐,而非遮蔽我们前进的方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