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有无数历史遗迹和美丽园林,城里几乎每条街、每座楼都有故事可讲。有数百年历史的歌舞厅更是法兰西引为自豪的品牌,属于国家文化遗产。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丽都”可谓佼佼者,与“蓝象”“新爱娃”“车站咖啡馆”“狂放牧女”等现代歌舞厅媲美。
“红磨坊”等大歌舞厅出现之前,巴黎时兴露天咖啡音乐厅,顾客笼罩在乡野氛围里跳传统的“甘盖特”舞。后来,休闲歌舞进入了“神仙街”香榭丽舍。“香榭丽舍”一名取自希腊罗马神话,为“真福人归宿”之意,法国人誉其为“天下第一街”。漫步香街,接近凯旋门的街右侧便是“丽都”歌舞厅。
“丽都”原是意大利威尼斯海湾一座长岛的美称。1946年,该岛上的克莱里戈两兄弟从家乡来到巴黎,一眼看中了香榭丽舍街上建于19世纪末“美好时代”的歌舞厅“巴黎滩”,遂按威尼斯“丽都滩”的样式,将它改建成巴黎“丽都”歌舞厅,于当年6月20日开张。首日演出奇特节目《莫可名状》,立即夺人眼球。不久,两兄弟又与人合作经营,首次在欧洲推出“歌舞晚餐”,创造出“丽都夜巴黎”神话。
“丽都”歌舞兼杂技从此闻名。每每新档节目登台,都有各国名流专程前来捧场。“丽舍客”看完演出散场出来,尚沉浸于繁星闪烁般的仙境,难返人间俗世烟火。因为此地的歌舞表演规模空前,特技惊心动魄,令人目眩。优秀领舞女卡丽娜·凯萨率70名年少貌美男女在舞台各个角度上下腾蹈。演出过程中,演员的艳服达600套,频频更换。演员穿梭于23套不断变换的机关布景中,台上忽而泉水潺潺,涌流的水滴直迸溅到观众席上;忽而呈现一条真实的滑冰道严寒冬景,舞者随着浪漫乐曲勾勒出冰上花纹。忽然,出现五彩珠翠宝玉幻象,落英缤纷,辉映全场,可谓“恍若仙境”。游客一面观赏歌舞节目,一面尝美食,品香槟,畅饮竟夕。20世纪80年代夏,巴黎侨社曾接连包场三日,举办同乡聚会,花销高达34万法郎(约合5万多欧元),“丽都”生意兴隆,可见一斑。
回顾“丽都”歌舞厅兴盛史,它曾一度移地,但从未离开香榭丽舍大街。1977年,它迁入了离原址不远,占地7500平方米的“诺曼第”大宅。新“丽都”楼主请来两位意大利建筑师担任设计,盖了一个可安置1150个座位的全景大厅,大电梯连通上下两层,其间仅靠一根45米长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长梁支撑,保证厅内所有观众视野不受阻挡,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丽都”受人青睐,不言而喻是因为跳康康舞的“蓝铃女”,此芳名出自当年舞娘翘楚玛嘉蕾一双碧眼的神韵,最终成为范型。舞女身高不得低于1.75米。这样的高身量不适于跳芭蕾舞,却成了挑选“丽都”舞娘的最低标准。法国本土女子中身材高度符合“丽都”苛刻条件的并不多,因而“蓝铃女”不少来自异邦,其中不乏北欧和巴西等拉丁美洲的漂亮姑娘。她们在大洋彼岸做“巴黎梦”,一旦在“丽都”当上舞娘,顿感三生有幸,觉得自己真的进了六角国的“仙窟”。
不过,外人一般只见“蓝铃女”光鲜的外表,并不了解她们从艺生涯的辛酸。法国是个特别注重规范的西方社会,施行“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某种程度上,“丽都”的舞女不得不“以色事人”。为了满足来歌舞厅寻芳者的色眼,一些人接受了隆胸手术,或者往乳房里注射荷尔蒙激素,以期收到感官强刺激的效果。这些女子在舞台上容光焕发,谢幕后独自疲惫返家,凄凉伤感不为人知。此外,她们一旦跟“丽都”签了合同,实际上在法兰西这个自由国度里就丧失了部分人身自由。歌舞厅严禁“蓝铃女”在合同期间谈恋爱,更不允许结婚。她们连休闲日也只能在巴黎城方圆5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稍有违规,就要被解雇。这样的精神压力和单调枯燥的生活,势必引起“应激”反应,有些舞女因而患上精神抑郁症,甚至走上绝路。在这一层意义上,“丽都仙窟”的幕后颇有几分人间地狱的阴森。
1995年,法国影坛艺术家让·萨戈尔产生了向世人展示“丽都”内景的念想,耗资3200万法郎,精心拍摄了电视影片《丽都舞女》。该片剧本由雅克·帕西和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迪迪埃·梵·戈沃莱特执笔,描述香榭丽舍这间巨大歌舞厅艺人群落的悲欢。
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受此激励,制片人路易·杜邦接着拍摄了纪录影片《丽都男儿》,着重呈现男舞蹈演员的风姿,特别是大型歌舞节目《幸福》中男主角安迪·格里菲特热情充沛的表演,从而更扩大了“丽都”在巴黎,乃至全球的社会影响。后来,美国拍摄由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影片《红磨坊》,其故事情节与《丽都舞女》相仿,疑似抄袭之作。
回到香榭丽舍,记者路易·莫里在采访《丽都男儿》制片人杜邦时,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丽都”:“香榭丽舍的‘丽都’是个神话般的去处,一部炮制梦幻的机器。它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来此观看让人目不暇接的丝带露背泳裤、假钻石和硕长羽饰。每天晚上,这儿以促迫的强节奏表演两场歌舞,每周开放六天。舞蹈演员都必须遵守铁的纪律。路易·杜邦的纪录片不失为一次深入的情色游历。”
这番话点出“丽都”歌舞娱乐虽有对美梦的追求,但更突出的是媚俗,反映出神话与现实的脱节,乃是文艺商业化的必然。(董 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