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语话文】
中国古代的语文学者眷注经书,意在解经。现代语言学者则不局限于研究书卷简牍中的书面语,也探究口语。
在新时代,2005年以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包孕了丰富的对我国社会语文生活状况的考察和分析。这就使得中华语文学者的视野获得了历史性拓展——目光不再囿于书面语和口语,也多角度投向了鲜活、沸腾的社会语文生活,全面观察岁月流转中四海之内语言文字应用实况。
例如,2016年5月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细致考察了新词语、流行语、字母词使用情况、行业公文语言规范化情形、政务服务网站语言文字应用现状、农村普通话和规范字运用状况、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情状,等等。
这些调查成果有助于人们了解各领域语言使用近况和变化态势,有助于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长远工作计划的拟定,有助于知晓语文工程的薄弱环节和在语言能力的提高上需更多关注、支持的地区和人群。
笔者揣度,如果设计适量周密细致的调查项目和数据统计,逐年著录,在“语言年轮”的嬗变中,或许能更清晰地获悉华夏各领域、各阶层语文生活演变的历史轨迹。
此外,观测的视域,似可再扩展些。例如,可以收录若干新事务:有的制定法规的部门建立起语言专家咨询机制,以确保国家法规条文语言的规范性;有的影响巨大的媒体十分重视用语规范,组织监审队伍,设置评议、奖惩程序,语文面貌焕然一新;有的中央单位邀请专家讲课,并创建严密的公文语言审查制度;新闻出版管理机构进一步严格管控书报刊语文质量,定期进行分类检查;若干语文媒体创设沟通平台,解答各地教师遇到的语文难题;某全国性重大评奖活动中,施行了语文差错一票否决的重要举措……
吸纳此类内容,《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就不仅记录了九州语文生态的变迁,折射出赤县文明程度提高的足迹;还将载入各行各业和语文战线,追求规范用语用字美好愿景而做的大量工作,记载神州文化界在新世纪,为实现祖国语文规范化迈出的坚实步履和付出的万端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