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星期日

    感悟时代 勾勒脊梁

    作者:本报记者 梁若冰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11版)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中国画) 于成松
    当代英雄雷锋(中国画)于成松
    科学家爱因斯坦(中国画)于成松
    全国劳动模范贾立群(中国画)于成松

        【底色访谈】

     

        初识画家于成松,是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共筑中国梦》卢浮宫画展上。于成松的作品单独占据了一个展厅,他的8米×4米的巨幅布面油画作品《古老故乡钓鱼岛》赫然悬挂在展览大厅的入口处,画面描绘的是在太阳刚出地平线的暖色中,一群丹顶鹤在黑褐色的岩石与灰白色的海浪中展翅飞翔,钓鱼岛的海浪和天空似仙境一般静谧和谐,整个画面很有气势、很壮美,吸引了无数中外嘉宾和参观者在此前留影。在这个展览中,于成松的大部分作品都跟山水相关,如《小桥梦之语之二——幽境》(湖北卷)《壶口恋情——听雷》(山西卷)《岩》(浙江卷)《憧憬》(黑龙江卷)《泉边畅想》(江西卷)《垦丁海景》(台湾卷),画家对海水、太阳和岩石的色彩把握和对泉水、海水的笔触令人印象深刻。在一路上听于成松叙述在祖国各地写生,包括在南极的写生摄影历险经历,了解到这位画家是一位寄情山水的诗人兼摄影家,曾经为几十位国内外政要画过肖像。

     

        时隔两年,再见画家是上个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也就是太庙。在这里展览画家用毛笔为38位普通劳动者写意的精神塑像——这个“奉献·光荣!于成松作品公益展”,表达了画家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这一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谈到画家的人物肖像,这位50后艺术家表达了他创作的本意:画家也是要有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画笔所向其实正是一个画家的所思所想。于成松立志为时代留影,为脊梁塑像,为中外古代先贤塑像。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要有本民族的脊梁来支撑,应该有一批可以向全世界人民推荐的优秀代表性人物。这种认识是画家在世界各地的采风创作和展览中不断感受到的。比如在法国,很多人都熟知雷锋,很多观众在于成松画的雷锋肖像前合影留念。

     

        于成松不仅有艺术才华,还富于哲学史观。他认为,各国的元首、著名人士是时代见证者的代表,普通劳动者也是。所以,今年他精心为38位劳动者制作塑像,以宣传和昭示他们的精神。每一位被塑造者,他都精心研究了他们的贡献和才华,他们的经历和个性,力求达到神似。画每位人物,他都用约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地方留白,用一段文字记载被描摹者对社会的贡献。这样的构图也显得更加沉稳大气。为创作人物系列作品,艺术家放弃一切“画钱”的机会,甚至烧掉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速写和展品,把自己一切归零。以“你好,和平”为主题,潜心创作推进人类文明巨人、中华民族先贤和当代人物肖像。特别是此次,他以精湛大气的艺术手法,传达了“奉献光荣”这样的时代主旋律,观众可以从欣赏画家水墨大写意人物的独特美感中,产生共鸣,汲取正能量。

     

        记者在与于成松和其作品的接触中,深深感觉到这是一位极富激情个性和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

     

        (于成松,1958年出生于四川南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党建》杂志艺术总监。)

     

        (本报记者 梁若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