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

    一片丹心暖人心

    ——追记安徽涡阳县高公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亚(下)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8日 04版)

        【最美基层干部】

     

        “这么好的书记,我再也见不着他了……”得知刘亚去世的消息,高公镇宗营村村民王桂民不禁大哭起来。

     

        69岁的王桂民,是一位让镇村干部挠头的老上访户——因为与邻居的宅基地纠纷,两次打官司两次败诉,但依然奔走上访。2015年5月,刘亚接访了解情况后,多次去王桂民家里看望,并通过危房改造项目,把他家四处透亮漏风的土坯房改建成新瓦房。刘亚对镇里的干部说,他的诉求不一定合理,但他的困难一定要帮助解决。

     

    老人,就要吃好一点住好一点

     

        “俺们敬老院的伙食标准,比镇政府的高!”涡阳县陈大镇敬老院院长吴建标说起敬老院的事,总是很自豪——在刘亚主政陈大镇期间,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熟悉刘亚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哪里工作,只要有时间,他便会去当地的敬老院看看,跟老人们聊聊天,了解一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由于财力有限,皖北乡镇的敬老院往往标准偏低,刘亚总是想方设法改善条件。原来的敬老院面积小,刘亚就挤出资金进行改扩建,不仅敬老院的床位增加了几十个,而且还给老人们添置了大屏幕的电视机,安装了健身器材。为了让老人们雨天出门不淋雨,刘亚自己设计给敬老院修建了贯穿到每个房间的走廊。过去,敬老院的伙食标准与镇政府食堂差不多。为了老人们的营养,刘亚让把原来每周两次加餐改为两天一次,而镇里的食堂还是坚持每人每顿午餐五元钱的标准。刘亚经常叮嘱:“老人,就要吃好一点儿住好一点儿。”

     

    孩子,从小就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

     

        义门镇回民小学的学生马威,最喜欢叫“刘伯伯”到家里来。每次去,刘亚不仅会给他家带油带米,而且都会给马威带一个装着各种学习用品的“大礼包”。

     

        马威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生活比较艰难。2014年初,在义门镇当镇长的刘亚倡议镇里干部要与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马威就成了刘亚的帮扶“对子”。与困难户、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是刘亚在乡镇工作一直坚持的做法,走到哪里便做到哪里。在陈大镇工作时,刘亚就带着班子成员每年每人拿出8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在高公镇,刘亚也有自己的“对子”。他经常对同事说:“拿出一些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对贫困学生就是雪中送炭,就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家庭,父母妻子悲痛中为之骄傲

     

        “刘亚做的事,我百分之百满意。不管怎么样,我算是培养了一个好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刘亚父母,啜泣中说起儿子来,总是为之骄傲。

     

        虽然常常连周末、节假日都不能回家,但刘亚只要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系上围裙,下厨给父母妻子炒两个菜。晚上,总要陪父母聊聊天,为他们捶背、洗脚。2010年,母亲患上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刘亚坚持要求治疗。然而,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仅靠刘亚那点工资,如何给母亲治病?刘亚与妻子商议后,拿自家的房产证到银行办理了抵押手续,为母亲凑齐了医药费。直到去年,刘亚才还清了所有欠款。

     

        (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