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转方式·重庆两江新区调研行②】
6月21日,夏至,骄阳似火。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内,塔机林立、引擎轰鸣,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
筹建开工不到一年,鱼复工业园内的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有些厂房已经封顶,年内将投入试运营。“这就是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速度’,我们要努力适应这一速度,引领这一速度。工厂将实现年产25万辆整车、25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党委书记李启和说。
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5年,全球经济持续调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庆的“成绩单”却格外亮眼——GDP增长11.0%,较全国高4.1个百分点,领跑全国;今年一季度,重庆GDP增长10.7%,继续领跑。
速度与质量的变奏曲:
压力之下依然“风景独好”
“5、4、3、2、1……”一辆绿色越野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驶向碰撞机。“嘭”的一声巨响,越野车与碰撞机侧面相撞,发动机盖和保险杠出现变形,上方显现一束白色烟雾。
这不是大片里的情节,也不是交通事故的现场,而是前不久发生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碰撞实验室里的一幕。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这个实验室上演。
“车对车、翻滚、侧面、正面……每种车型出厂前要撞40多次,调试上百次,可以说不厌其烦。”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赵会介绍说,因为我们既要生产的速度,更要汽车的质量。
而这只是两江新区发展的一隅——2015年,两江新区GDP突破2000亿元,2010年到2015年年均增长17.5%,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两江速度。
在发展的同时,两江人不断思考:什么样的速度能够持久,怎样跑出有含金量的好成绩。“我们甚至把速度看成一个次要目标,更为看重的是增长的质量,是速度背后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曾菁华说。
有了顶层设计,才有上下贯通、纵横捭阖的战略路径——以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总体布局为指引,两江新区开始谋划服务内陆市场、全球市场的六大功能新城,建设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会展、信息、保税等核心功能平台。
悦来会展中心,就是这样的功能平台之一。
6月8日,悦来会展中心,重庆车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来自全球的客商在这里会聚,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专家测算,国际上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系数约为1:9,是名副其实的‘无烟经济’‘绿色经济’。”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总经理熊寄然介绍说,如今的会展中心已经成为坐拥两江、覆盖西部的“会展高地”,2015年实现增加值300亿元,今年将达到600亿元以上。
重庆市委强调:“坚决不碰产能过剩行业,努力为下一个经济周期进行结构调整和布局,加快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新红利、集聚新动能。”
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展理念,两江新区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压力面前做到了“风景这边独好”。
如今,曾经房舍低矮的两江早已今非昔比——江北嘴金融贸易区高楼耸立,金融机构密集,被誉为“长江上游的陆家嘴”;两江新区科技创新中心,机器人、3D打印、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速度与质量,正在两江新区上演新的变奏曲。长江、嘉陵江怀抱中的两江新区,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存量与增量的加减法:
产业转型呈现“微笑曲线”
在两江新区京东方展示厅,一块可触摸的“玻璃屏”与众不同:透过这扇“玻璃屏”,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昨晚带回的炸鸡和啤酒。轻点“玻璃屏”上的储存清单,菜单里按照新鲜程度依次排列着猕猴桃、苹果、脐橙。一边吃水果,一边在冰箱门上看视频,冰箱又成了个超大平板电脑。
“如果说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大脑’,显示屏就是它的‘脸’,两者缺一不可。”京东方科技集团副董事长兼CEO陈炎顺告诉记者,京东方不仅把国内领先的液晶面板生产技术带到了山城,还将带动形成一个千亿级的高端显示产业集群。
专家指出,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在制造业价值链曲线上,制造加工环节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而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
以此为鉴,在产业谋篇布局中,两江新区着力做好存量和增量的“加减法”,壮大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装备、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微笑曲线”制高点。
“微笑曲线”背后,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颠覆。
盛夏,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园的机器人产业园,华数机器人车间内,数十台机器人正转动身躯,翩翩“起舞”。作为首批抢滩重庆的机器人企业,华数机器人公司看中的正是两江新区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机遇。
“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地,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地,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地,重庆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我们早就‘嗅’到机器人发展契机。”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海滨表示,目前公司研发人员从建厂时的1人发展到71人,一年研发投入的资金已达上千万元。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两江新区放眼长远,紧盯产业发展新方向——如今,两江新区汽车工业正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正向“芯、屏、器、核”的智能终端转型升级,两江新区经济在价值链的布局上有了崭新形象。金融业增加值占比高达12%,是国内占比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不但是一个基于国际国内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供需两端同步发力的一个系统性探索。”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
改革与创新的双驱动:
制度创新释放浓浓暖意
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猪八戒网总部门口,一块电子交易撮合地图与众不同。显示屏上,一根根连接买家与“威客”的线条,密密麻麻串联起天南地北,海量的交易数据,在不断滚动刷新。
与销售看得见的商品不同,猪八戒网交易的是看不见的服务。
“我们做服务交易平台的方向一直没变,但每年都要来一次‘腾云行动’,每次‘腾云’都是一次颠覆创新。”猪八戒网常务副总裁刘勇利说,现在平台取消了服务费,线下布局正在加快。
由于有了创新的基因,猪八戒网让人们看到“有了风,猪也可以飞起来”。从听惯了“机器响”转变为更加重视“键盘响”,两江新区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契机,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作为重庆的第一批“保税人”,太平洋国际保税物流有限公司保税部经理廖勇见证了重庆保税业务的发展:“去年4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通过国家验收,非保税货物也能进保税区,业务多出一大块,成本又降低一大截。”
创新,核心在技术,关键是制度。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制度创新必须全力跟上:
为促进金融创新,两江新区通过融资租赁、产业基金、股权资金等模式,培植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用航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集群日益壮大;
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简政放权”到“最大限度放权”,两江新区先行先试,重庆市向两江新区下放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限283项,基本覆盖新区开发开放涉及的所有重要审批领域;全区所有审批事项平均对外承诺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4.4个工作日减少到9.31个工作日。
为支持“渝新欧”大通道发展,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检验检疫政策对接,“渝新欧”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时间由2~3天缩短为4个小时……
在改革和创新的土壤中,两江新区正向世人展现制度创新带来的浓浓暖意。
(本报记者 郭丽君 李慧 邱玥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