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传真】
6月的赫尔辛基,风和日丽。不久前的一个午后,坐落在市中心一片绿荫之中的哈尔尤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改往日的宁静,出现了众多华人华侨的面孔,人们热情地寒暄着,紧张地准备着,翘首期待着即将开始的2016年芬兰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
随着一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一首江南民风浓郁的柔美曲调拉开了中文歌曲大赛的序幕。来自赫尔辛基、埃斯堡、万塔、米凯利、坦佩雷、图尔库和奥卢等城市的12名选手随即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相继演唱了《背对背拥抱》《同桌的你》《我的歌声里》《我好想你》《给我一个理由忘记》《陀螺》《世界唯一的你》和《一吻天荒》等各种风格的中国歌曲。尽管有的参赛者一时演唱得紧张和生涩,但参赛者们的演唱充满激情、吐字清晰、清澈美妙,赢得中芬观众的热情喝彩,掌声和欢呼声不时在比赛大厅的穹顶下回荡。由于选手们的水平非常接近,评委们着实费了很长时间进行评议。最终,依照参赛选手的音质、音准、流畅性、气息把握和台上表现,并综合考虑演唱作品的难易程度和临场发挥,16岁的米凯利中学学生骆子斌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他和图尔库22岁的韩奥雄一起获得了代表芬兰前往北京参加“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总决赛的资格。
今年是芬兰华裔青少年第二次参加全球“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该赛事自去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极大地增进了旅芬华裔子女学说汉语、阅读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现已发展成为整个芬兰侨界的年度盛事,今年就有八个华人社团组织和十几家华人企业共同参与了赛事的筹办和准备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芬兰的“中国好声音”唱响北京的“水立方”。
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同,芬兰的华人华侨子女很多生活在父母一方为芬兰人的中西组合家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平时很少接触中国文化,生活里也缺少同龄的华裔朋友,尽管在家也同母亲或父亲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也仅仅局限在一些日常用语上,阅读中文书刊的能力普遍很低,听中文歌曲的机会也很少,更谈不上用中文书面表达自己的想法。赛事的主要组织者、芬兰华商会会长杨二林的三个孩子就颇为典型。杨二林20世纪80年代从赫尔辛基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与芬兰人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从小就一直生活在芬兰人的圈子里。为使自己的子女更好地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他多年来坚持让孩子每周至少学习中文2个小时,并经常利用探亲和度假的机会带孩子们去中国,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说汉语、用中文的机会。然而,即便如此,已经是中学生的孩子们中文水平仍然不够理想。
谈到中国文化的传承,杨二林感慨万千。身为父亲,他非常希望子女能够尽可能多地获取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但现实是,芬兰中小学生首先要精通芬兰语和瑞典语,熟练掌握英语,然后才有余力学习其他外语,而通常的选择又往往是德语、法语或俄语等,学习中文的机会少之又少,积极性更是因缺少语言环境而难以调动起来。不过,在他的鼓励和要求下,儿子连续两年担负起了芬兰赛区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的报幕工作,两个女儿则积极参与了歌曲演唱。
芬兰是个包容开放的社会,尽管在这里生活的华人还不足1万人,相对于560多万的全国人口总数来说绝对是少数,但社会各界对多元文化的鼓励和倡导态度使“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也得到了当地市政府的支持。哈尔尤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本·哈米杜先生在比赛结束后表示,这种文化寻根活动对于在芬兰长大的年青一代非常重要,难忘的寻根经历今后可以转化为他们自身前进的动力,对于整个芬兰社会也是十分有益的。
(本报赫尔辛基6月29日电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卞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