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9日 星期日

    我不是外乡人 我是濮阳人

    ——维吾尔族大叔艾尼在濮阳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史式灿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9日 03版)

        【天南地北新疆人】

     

        上午9点,在河南省濮阳市绿树掩映的街道边,不经营早餐的饭店都还店门紧闭,静悄悄,而位于五一路东段的民族团结饭店却已是一番忙碌景象:新疆维吾尔族老板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和妻子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正在忙着淘米、洗菜、剁肉。

     

        这位49岁的新疆老板被濮阳人亲切地称呼为艾尼大叔。他们饭店这样忙碌的景象从今年3月以来天天如此。因为,艾尼大叔在濮阳发起了向环卫工人免费提供午餐的公益活动。

     

        艾尼大叔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潘津乡。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早逝,他从小跟着年长的姐姐一同生活。1995年,他只身离开新疆老家外出闯荡,几经辗转落脚濮阳,经营起了烧烤摊。因为重质量守信用,生意红火,很快他的妻子左尔汗和年幼的孩子也从新疆老家来到身边,靠着新疆特色饮食生意,他在濮阳扎下了根。

     

        现在艾尼一家人已经完全融入了濮阳本地生活,甚至连孩子招呼就餐的客人都用濮阳方言。左尔汗说,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带着孩子回新疆老家办事,孩子问她:“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她回答:“我们现在就是在家呀。”孩子反问:“濮阳不才是我们的家吗?”

     

        2014年,考虑到自己上了年纪,艾尼大叔曾带着家人离开濮阳返回了新疆老家。刚住了半年,孩子们感到很不适应,一致要求回到濮阳。最终,一家人又从新疆回到了濮阳,“我真的是离不开这里了,濮阳就是我的家,濮阳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艾尼说。

     

        让艾尼无法离开濮阳的,除了这里留下了年轻时奋斗打拼的美好回忆,还有这里让他割舍不下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经营陷入困难时得到的无私帮助。

     

        在濮阳十年辛苦经营,艾尼有了一些积蓄,怀着壮大事业的美好愿望,他在濮阳市南江小区附近盘下了一家饭店。想不到,由于各种原因,没多久就因亏损而濒临关门,“全都赔进去了,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吃的喝的都没有着落。”艾尼说。

     

        看到艾尼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刘怀柱和马秋霞两位老人坐不住了。他的饭店是从两位老人那里接手经营的,房子则是老人之前从别人手里租用的。刘怀柱老人大手一挥:“你们继续干,房租我们来承担。”不仅如此,两位老人还负担起了艾尼家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和孩子上学与生活的开支。

     

        艾尼一家遇到的困难也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濮阳市华龙区民宗委立即指派专人同多个部门持续沟通,为了寻找合适的经营场地,工作人员整整奔波协调了三四天。这一切,艾尼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今年3月15日,艾尼的饭店迁至五一路濮阳市油田三高附近,为感恩党和政府以及濮阳人民对他的无私帮助,他和家人特意将店名定为“民族团结饭店”。

     

        艾尼说,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希望,“我要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更好地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凡是学生到店就餐,他和妻子必会给予适当优惠,而且免费加饭,学生们都对这里的饭菜质量和数量纷纷点赞。孩子们在店里热热闹闹就餐的时刻,也是艾尼最高兴的时刻。

     

        有人问艾尼做这些善举为了什么时,他感慨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收获,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安定环境,得益于我们濮阳的良好环境,得益于我们各民族同胞之间的团结和相互帮助,我们都要感恩和维护民族团结!”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史式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