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6日 星期四

    室雅人和育国士

    ——复旦大学研究生寝室文化建设扫描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柳昊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6日 06版)

        【宿舍里的文明】

     

        复旦大学北区三角地周围宿舍楼的阳台上站满了观众,研究生优秀寝室轮番出场,通过才艺展示、园区建设提案等环节展现独具特色的寝室文化。这是复旦大学研究生寝室文化展评活动现场。这项已经开展了14年的活动,不仅是全校研究生的文化嘉年华,更是复旦大学校园文明建设的平台,成为“团结、服务、牺牲”复旦精神的载体。

     

        微电子专业研究生黄琪程、方晨蕾和彭博居住在同一宿舍。她们不仅在生活中和睦相处,还在学业上互相促进,共同获得了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业杯”三等奖,并凭借各自在体育、绘画和音乐方面的特长获得张江校区研究生特色寝室评比一等奖。现在,三人即将毕业奔赴东西,但她们认为,一起度过春夏秋冬,共同走过励志岁月,同室之情谊永驻心中。

     

        每年举办的研究生文明寝室(单元)展评活动发端于2003年,分布在四个不同校区的研究生们,通过这个平台展现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交流各具特色的寝室文化。这项活动受到研究生们的重视和喜爱,也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复旦大学研工部精心培育品牌项目。经过数年坚持,公共空间设计大赛以及一平方米花园大赛、高雅艺术进园区、校园定向越野比赛、趣味运动会、美食节、校园舞会等都成为研究生宿舍极具人气的活动。

     

        “寝室不大,但是思想和文化的空间很大;设施不多,但是可以交流的学友却很多。一个好的寝室,能够带给学生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可以受益终身。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形成推动宿舍健康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陈殷华这样说。

     

        在生活园区,同学们都知道这样一支队伍,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在园区安全隐患易发处进行巡逻,这样的巡逻全年无休,无论寒暑。这是一支由园区学生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除了巡逻之外,在物业服务大厅,在就餐高峰期的食堂,在园区各种爱心、环保、文化活动中,都会出现这支队伍的身影。

     

        “其实这项工作挺难的,但是我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我在守护大家的安全,为园区作贡献。”来自历史系的学生熊世豪参加这样的服务已经快一年了,为园区服务了100个小时。与熊世豪一样投身公益的学生不断增加,从2013年以来,总人数已接近3000人,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600小时。

     

        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做公益”成为园区时尚。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公益服务平台——阳光平台,如“阳光医生”“阳光PC”“阳光网络”等,研究生们各显神通,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同学提供公益服务。

     

        生活园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是复旦极具人气的学生组织,每年招新,园委会不得不从上千名申请人中组织多轮遴选。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园委会主席董蕾同学说:“因为园委会是一个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是同学们参与校园治理的平台。”

     

        每年由园委会牵头组织、学校领导和多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圆桌座谈会”在学生中广受好评。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与领导面对面的机会,提出对园区建设的各种建议,比如园区公共空间建设、园区硬件实施更新等,都能得到当场回应甚至当场解决,收获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获得感。正因为此,准备在“圆桌座谈会”上提出建议的学生事先都会认真调研准备,将建议合情化、合理化。“圆桌座谈会”不仅推进了园区服务提升,而且也推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柳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