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报道】
2015年8月1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校园足球”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未来数年间,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教育将成为中国足球发展蓝图中重要的一块拼图。
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在百年前就已开展“校园足球”教育来培养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日本足球的迅速发展,也有形无形地沾了日本近代足球教育“百年遗产”的光。在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中,“校园足球”可谓是重中之重,其中也不乏值得中国足球借鉴的地方。
1、足球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日本的“校园足球”拥有百年历史,这么说并不为过。早在1917年,关东关西两大大学联赛和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便已诞生,甚至比日本足协成立的时间还要早。日本或许还并不存在像皇马、巴萨这样成立百年的足球俱乐部,但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具有百年足球传统的大学和高中,并形成了发达的校园足球文化。日本各地的小学、中学、高中基本都建有自己的足球校队。无论是学校领导和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十分支持和配合学生学习足球。他们认为,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而且是帮助人与人交流沟通的社会活动。通过足球,孩子们能学会:如何更好地与队友进行沟通、配合;面对对手该如何找到突破点;遇到失败与挫折如何接受并重新振作;更重要的是,面对给予你帮助的人该如何去感恩。
日本的“校园足球”都是以课外兴趣活动的形式存在,一般不占用上课时间。日本文部省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就指出,足球作为“进球型”运动,其学习目标是通过控球和传接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日本的足球教学主要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尤其在小学,每逢训练,小球员的家长也会参与其中充当啦啦队或组织人员,大大提升了小球员的参与热情。截至2016年1月,足球已连续六年成为日本男孩心中的第一梦想职业。
2、“校园足球”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并重
日本足协十分重视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球员必须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文化素质教育,日本球员至少要到高中毕业后才能参加职业联赛。换言之,日本职业球员的足球“生涯”基本都是从校园开始的,优秀的球员也基本都是校队成员,甚至有的球员是大学毕业后才从事职业足球运动。
日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到,球员只有在校园中接受了文化素质教育,各方面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了解并接受教练的技战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短时间内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现任上海申花足球队主教练曼萨诺就曾一针见血地点评中国球员:“身体素质非常出色,沟通能力很强,他们最缺乏的就是技战术执行能力。”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球员在文化素质教育上的短板。
另一方面,接受文化素质教育,也是对球员自身人格的健全。确保球员在一些极端场面下,可以有效地控制情绪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3、专业教练为“校园足球”教育提供保障
青少年刚开始接触足球是兴趣使然,抑或是天性使然,因此这一阶段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可以延续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足球水平,积极地推动小球员朝着专业的方向发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日本足协格外重视对教练员的培养。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的资格有着严格的审定程序,即使是退役的国脚执教也必须持有教练员资格证。日本的“教练资质制度”分为五个档次:少儿级、C/D级、B级、A级、S级。针对各个等级,日本足协定期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只要通过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少儿级主要面向10岁以下孩子进行指导,C/D级主要面向12岁以下孩子进行指导。执教中学年龄段及高中年龄段队伍的主教练,则须拥有B级及以上教练资格证书。职业俱乐部一线队主教练、国家队教练必须拥有S级教练资质,一线队助理教练、二线队主教练要求必须拥有A级及以上教练资质。日本正是通过“教练资质覆盖”,大大提升了参与“校园足球”教育的教练质量和数量。
日本足协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3月,日本足球各级教练的总数近80000人,其中S级为411人、A级为1363人、B级为4006人、C级为28701人、D级为42055人。
4、运营成熟的赛事为“校园足球”教育提供动力
日本“校园足球”的比赛模式并非是长期性的联赛制,因为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所以大多数比赛都是短期集中的赛会制比赛。而日本青少年足球赛的品目繁多,也保证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小球员拥有足够的比赛机会。如在少年年龄段,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足球节;在初中年龄段,有高元宫杯全国足球锦标赛、全国俱乐部锦标赛、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俱乐部青年杯等赛事;高中年龄段则是日本各个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极强的“校园足球”比赛。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日本U18联赛、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等。
以日本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为例,自1917年举办第一届以来,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94届(1941至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而停办),48支参赛球队一般在每年的12月底开始比赛,采用单场淘汰制。日本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的商业味也不亚于职业联赛,每年都会有自己的赞助商、形象大使、主题歌及高规格的电视转播。
2016年1月11日,第94届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决赛在琦玉2002世界杯球场落下帷幕,最终福冈县代表队5比0大胜东京都代表队。这场比赛的上座人数达54090人,在中国可能只有在恒大、苏宁这种巨星云集的球队比赛时才能出现,足见日本“校园足球”在国民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日本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犹如“登龙门”,让那些在日本普通高中,而非J联赛青训梯队的学生们,有了成为职业球员的机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第一高中生”——柴崎岳,他在2010年夺得第88届日本高中生足球锦标赛亚军后一举成名。当年便与J联赛的鹿岛鹿角队草签合约,并在2011年1月正式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早在学生时代,柴崎岳就凭借在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上的优异表现进入日本国字号球队的视野,2009年即代表日本国少队参加了世青赛,并于2012年首次入选日本国家队。
柴崎岳并非个例,像刚刚作为主力随莱斯特城夺得英超冠军的冈崎慎司也是通过“校园足球”成名。16岁时,他作为滝川第二高校一年级的学生,首次出战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跟随校队一同闯入四强。随后两年,冈崎慎司晋升为队长,其球队再度入围全国大赛四强。高中毕业次年,他与清水心跳队签订职业合同,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此外,远藤保人、长友佑都、中村俊辅等知名运动员也都是因“校园足球”而走上职业化道路。
“校园足球”教育为日本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学生在学校接受足球的启蒙教育,培养了对足球的兴趣,为日后从事这项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青少年足球的迅猛发展,造就了日本庞大的青少年足球人口基数。日本足协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日本注册青少年足球人口为912415人。
在国际足球界有一个普遍的认识,抓好青少年足球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重要基础。现阶段,中国足球整体水平还远不及日本,但相信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指导下,汲取足球强国先进的足球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一定会得以快速提升。足球,从娃娃抓起,现在还不算晚。
链接
J联赛: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是日本最高等级的职业足球联赛系统,于1993年举行首届赛事,是用来推广日本足球的重要振兴项目,亦是亚洲区域最受欢迎的足球联赛之一,J联赛早期为日本足球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令日本成为亚洲最具实力的足球强国之一。J联赛成立之初只有单一联赛,且只有10支队伍参加,后慢慢壮大,1998年分裂为甲组联赛(简称J1)及乙组联赛(简称J2),同时设有升降级制度。甲级联赛参赛队伍为18支,乙组联赛参赛队伍为22支。从2015赛季起,J1联赛更改为两阶段赛事。
(本报记者 张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