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二

    平等与人休戚相关

    ——评《捍卫社会主义平等观——G.A.科恩的政治哲学辩护》

    作者:张长东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7日 10版)

        【理论新说】

     

        在追求终极“善”的政治哲学中,平等是不可或缺的目标。借用哲学家凯·尼尔森的评价:“对于正义来讲,平等是一个完全正义的社会应当实现的基本目标。”在是否应当追求平等这个问题上,来自不同地域、拥有差异性文化背景的人们持有广泛的共识。可以说,平等关乎每个人能否受到同等的尊重、无论贫穷富贵都能安然地在一个社会中和谐共处,关乎每个社会成员在面对不公的待遇时都有说“不”的权利和勇气。

     

        在这个意义上,平等在当代政治秩序建构中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捍卫社会主义平等观——G.A.科恩的政治哲学辩护》一书以书名点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自由主义之自由观引人注目的今天,我们是否仍要执着于平等的目标,讨论如何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不仅是关键的理论问题,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尽管人们在价值取向上普遍认同平等,然而在政治哲学史上,平等却长期处于争论的焦点,原因在于人们在“追求何种平等”即“何种意义上的平等是正义的”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特别是当自由主义、社会主义都提倡平等的目标时,二者在价值取向上并不持有一致的论断。显然,我们从情感上是倾向于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但仅仅从情感上进行辩护是缺乏力量的,对社会主义平等的信仰需要更为坚实有力的学理论证和严密逻辑,去反抗各种流派的平等理念的挑战,更需要一种理论建构,去正面对抗自由主义的形式平等观念,在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平等观是一种符合正义原则的、更具优越性的理论。《捍卫》一书以英国哲学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G.A.科恩,对诺奇克、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平等观进行批判,并对社会主义平等理论进行学理建构为主要内容。作者从“自由与平等的限度和正义性”“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差异性”“自我所有、自由与平等的兼容性”“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历史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展开论证,理论架构令人耳目一新,开阔了对社会主义平等观进行辩护的学理视阈,在该领域的诸多研究成果中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和批判非常深刻,然而一些西方自由主义者却对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合法性提出疑问。在这本书中,作者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时,提出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是统合历史性与规范性为一体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恰恰是在对历史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寻求人类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社会关系的平等和人类的解放,是对历史性和规范性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克服了近代西方哲学将事实性科学与价值理论相对立的二元解释框架,拒斥了将价值视为超现实的、先在的形而上学原则,并且在历史生成之外寻求价值的立足之地,进而将其构建为一种脱离历史视域的绝对真理和抽象原则。”作者的论证逻辑和解读视角以扎实的文本研究为依据,为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进行论战提供了富有新意的学理依据,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平等进行规范性辩护上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

     

        这本书论证并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政治哲学,尤其是其自由主义理论在平等这一规范性问题上进行对话的合法性和优越性,这一点实属不易。在社会公平正义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作者并没有对公平正义进行空泛论证或情感辩护,亦非仅仅对个体哲学家进行思想评述,而是讨论了具有更广视阈的议题,即对社会主义平等观进行理论建构、对“统合历史性与规范性”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当代阐发,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建构具有启发性的意义。读罢此书,我们更有理由坚信,社会主义平等观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作者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讲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