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对话艺术家

    作者:本报记者 马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5日 09版)

        记者:最初为什么选择茶馆作为拍摄对象?

     

        陈锦:茶馆代表的是四川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地域文化符号,我从小生活其中并受到它的熏染,是有认同和情感介入的。

     

        记者:四川茶馆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陈锦:四川茶馆彰显了川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关于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

     

        记者:您曾经说过:“《茶铺》不只是做给摄影圈看的。”怎么理解您的这句话?

     

        陈锦:我拍摄茶馆是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和传承项目,其受众应跨越时间和空间,凡关注或喜爱这种文化现象的人都是我的读者。

     

        记者:您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形式去拍摄《茶铺》这个专题的呢?

     

        陈锦:拍好茶馆必须了解茶馆,融入这种文化现象的内部,被你的拍摄对象所接受。首先我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茶客,即他们中间的一员,随时随地做到摄影师与茶客的身份转换,老老实实地记录这种真实的存在与感受。

     

        记者:您现在还在拍摄茶馆吗?您觉得现在的茶馆和过去有什么区别?

     

        陈锦:我的拍摄项目随着这种生活方式逐渐成为非主流而告一段落,同时也在关注其发展与变化,我会找到更新的表达方式。

     

        记者:在今天看来,您觉得该如何定位《茶铺》这组作品?

     

        陈锦:我的《茶铺》呈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现象的过去时,一方面它完成了一次传播和传承,另一方面它确立了一种表达的类型和范式,对于摄影圈,在当时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

     

    编辑手记

     

        凡是来到四川的人,几乎没有不被老茶馆吸引的。他们有的人来这里体验生活,有的人来这里找寻画面,陈锦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自己就是一个老茶馆的茶客。20世纪80年代,陈锦开始将镜头对准身边的茶馆,真实、平视地作出艺术表达。他说:“我拍茶馆不是为了拍川人怎么喝茶,而是拍川人如何生活。”如今,陈锦已经成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更是依靠《茶铺》《市井》等摄影作品屡获殊荣,而他的核心创作始终没有离开四川这片土地。有人说,摄影人当志在远方;我却想说,摄影人更需要脚踏故乡,因为那才是每个人文化根脉之所在。

     

        (本报记者 马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