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3日 星期五

    青出于蓝

    作者:吴灵姝 倪沈键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03日 16版)
    蓝印花布“五毒肚兜”

        【天工开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色从蓼蓝提炼而成,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制作蓝印花布,就像一场与自然和时间角力的过程,蓝白相间的颜色,是我们家几代人记忆的底色。

     

        近日,在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布上青花——南通蓝印花布艺术展”正式开展。为了这一天,父亲吴元新筹备近两个月。虽然辛苦,他却早就习以为常。十多年来,他已将蓝印花布带到海外十多个国家和三十多个地区,致力将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技艺广播世界。

     

        蓝印花布已有800余年历史,从江南流布全国,父亲对蓝印花布的喜爱源自家庭的熏陶,每日枕着织布声入眠,穿着手织土布上学,课余帮家中染布,一切都让他与蓝印花布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家祖上在太平天国时期为躲避战乱,从苏州迁至南通启东,遂把江南的纺织技艺带到江北。当时父亲的高祖父吴忠熙带领全家以染织技艺维持生计。到了父亲的祖父吴文锦这代,吴家居住的地方已发展成一个小镇。我们的祖父母在下地干活之余,自纺自织、染纱染布,有时也将多余的布拿到市集出售,以补贴家用。在父亲的童年里,“吱呜吱呜”的纺纱声和“咔擦咔擦”的织布声不绝于耳。

     

        1987年,父亲进入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专职从事蓝印花布艺术研究和设计。在研究所的十年中,他在蓝印花布图案的内容和应用形式上都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设计的纹样不仅吸引了外国客商,《纺织图》《彩陶纹》《飞天》《十二生肖》《奔马图》等代表作都获得了国家、省市奖项,也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年年有余》饰品、《凤戏牡丹》等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父亲还收藏了不少民间的蓝印花布。从中可以看到蓝印花布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有一块蓝印花布襁褓,是“喜鹊登梅”的纹样,里边不仅有喜鹊登梅,还有葡萄,象征多子,有莲花,象征连生贵子。还有给不满周岁的小孩儿戴的蓝印花布肚兜——五毒肚兜,护佑小孩儿不受五毒侵扰。蓝印花布的染料是用蓝草做的,民间认为有保护人体的功能。

     

        父亲不仅自己坚守蓝印花布的传承,还把我们也拉来一起做。二十年来,蓝印花布博物馆始终坚持全年开放,早八点至晚九点,每天开放十三个小时,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蓝印花布艺术。我们家的生活基本就是三点一线,家—博物馆—染坊。这种日常已经变成我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白天做技艺传承和产品创新,晚上做课题研究,直至深夜。现在,父亲的小孙女吴抒染也同当年的父亲一样,出生在蓝印花布的氛围中,从她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父亲的殷切希望,希望孙女长大后也能把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父亲是蓝印花布的抢救者和保护者,是传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更是蓝印花布的研究者,是蓝印艺术这一圣地的忠诚守望者。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所说:“我们需要有像吴元新这样的一些人,有这样的文化视野,有这样的文化眼光,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有这样的责任感,站出来守护我们的文化、弘扬我们的文化。”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