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情·创业梦】
能使微波转向、让哈利·波特的“隐形衣”变为现实的超材料、像“钢铁侠”战衣那样使人在空中翱翔的马丁飞行包、覆盖地铁甚至全城的超级WiFi,以及用一束光就能进行认证、支付、防伪的光子钥匙等,这些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令人们赞叹不已的“黑科技”,都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正在研究或已经研制出的项目。
刘若鹏,这位“80后海归”,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的院长。2009年,25岁的刘若鹏从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毕业,与他的团队一起归国创业,从此开始了“梦想家”之旅。
“隐形衣”一战成名
刘若鹏对科学的兴趣始于中学,但真正接触和选择超材料作为研究领域是他在浙江大学读本科期间。当时,超材料作为一个新学科才出现不到3年,饱受学术界质疑。而刘若鹏却“固执”地保持着自己的热情,从大二开始就着手研究,还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论文。2006年,完成了超材料的本科毕业论文后,刘若鹏获得了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全额奖学金,远赴美国攻读学位。
2009年1月,刘若鹏作为第一作者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超材料宽频带隐身衣的论文,引起了世界轰动。超材料本身,也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0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而此时,刘若鹏也顺利取得了博士学位,学术界、企业甚至美国军方都向他抛来橄榄枝。已经成名的刘若鹏并没有因为“光环加身”选择留在美国接受科研支持,而是毅然选择说服其他4名团队成员一道回国“从零开始”。
“如果留在美国,我们的团队虽然能获得一些资源和机会,但很难得到真正的认可。在他们眼里,参与先进技术研究的中国人,要么是打杂的,要么是偷技术的。”刘若鹏告诉记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朝气,对海归人才创业的支持,超材料技术的应用前景,都能够让他发挥专长,也让他坚信只有回到祖国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
“光启”——为中华科技复兴而努力
从超材料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刘若鹏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将前沿科技进行产业转化的研究。筹集了20万元启动资金,光启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光启,取自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名字,寓意“为中华科技复兴而努力”。
由于资金有限,刘若鹏和团队成员不得不住在只有20平方米的办公室,依靠二手设备来做实验。为了防电磁波干扰,他们不得不搬到未完工的地下车库做实验。虽然条件艰苦,刘若鹏凭借着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仍然做出了成果。
2010年,光启被深圳市政府选为深圳十大自主创新工程,并列入深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持的科研平台机构。目前,光启研究院已经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创新人才,专利申请量已超过3000件,在超材料领域遥遥领先,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
源头创新,让梦想变为现实
带着产业报国的信念,光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将梦想变为现实”的颠覆式创新之路,尖端的、前沿的科技不再仅出现在银幕上,大胆的想象也从人的脑海中走出直到变为现实,这让光启研究院在五年内迅速崛起。
“目前中国需要的就是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转变。光启追求的就是这种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刘若鹏说,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光启研究院是以新兴前沿技术为研发方向,实现创新与产业化无缝连接的体系。
“我们的创新和发展,就是为了造福社会,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加方便、智能的生活,我们会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奋斗不止。”据刘若鹏介绍,今年5月,光启研究院已经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正式成立了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就是为了凝聚世界各地的创新者,不断将科幻场景与人类梦想变为现实。
(本报深圳5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