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共同的命运 共同的使命

    ——电影《百鸟朝凤》引发云南民间艺术家群体共鸣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30日 06版)

        一部电影《百鸟朝凤》,引出中国艺术电影的票房奇迹,引发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社会命运的反思。那么今天的民间艺术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这部讲述民间艺人故事的电影呢?

        5月27日下午,云南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昆明地区近百名会员,专场观看和讨论电影《百鸟朝凤》。这些会员大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中很多人已经白发苍苍,最高龄的已有90岁。他们流着泪看完电影,因为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是他们的共同经历。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民间艺术家们抒发了引起他们共鸣的情感,提出了他们对拯救传统文化艺术的思考。

        “《百鸟朝凤》是对保护传统文化艺术的呐喊,是对民间艺术家艰辛处境的关怀,感谢吴天明导演!”73岁的民间剧作家张文益哽咽着说。

        “影片真正反映了民间文艺家的生活,随着时代变迁,传统艺术受到了很大冲击,各级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其中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不让传统文化消亡,值得大家思考。”云南工艺美术家王仲德说。

        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海涛认为:“透过影片,我们看到了民间传统艺术传承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凋零的悲哀,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就是一座民间博物馆的消亡,就有可能让一项民间技艺失传。”

        面塑传承人吴应德表示,自己的从艺经历和电影里的故事很相似,也曾路边摆摊卖面塑艰难谋生。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吴应德从手艺人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塑走进南亚博览会、走上国际旅交会的大舞台。

        “黄河岸边,不能没有唢呐。”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成为与会云南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强烈共识:民间文艺不能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消亡!

        “我们每一个民间艺术家,都肩负着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责任!”昆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罗新元的表态很坚决。

        杨海涛简要介绍了云南省积极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目前形成了政府主导、传承人和民间机构参与、学校培训、民间文化学者关怀、民间文艺志愿者支持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民间文化艺术的特色发展之路。

        两位主席的发言坚定了民间艺术家们对传承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信心,孙长海、丁治中两位民间艺术家现场进行了唢呐演奏表演,铿锵激越的唢呐声,如同《百鸟朝凤》中焦三爷用生命吹奏的唢呐,在大家的心里久久回响。

        (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