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演艺聚焦

    上越新戏:引领中国戏曲创演风尚

    作者:王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3日 15版)
    《甄嬛》(上本)
    《风雪渔樵记》
    《双飞翼》

        “越从海上来——上海越剧院2016新剧目北京展演”近日圆满结束,京城的越迷们被上越的三部新戏所陶醉。这三部作品:《甄嬛》(上、下本)《风雪渔樵记》《双飞翼》,以丰富多元的越剧流派表演、极具现代美感的舞台呈现、饱含现代理性的文学渲染以及浓郁的剧种本体张扬,集中地展现了当前上海越剧院的现代追求和创作理想,对越剧的新剧目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导向作用,并引领中国戏曲创演风尚。

        上海越剧院的现代追求,是通过具有现代理性的剧作家和创作团队,让舞台艺术始终与时代观念保持密切联系,让舞台艺术始终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涵濡人文观念、启迪社会思想的作用。作为一部已经在舞台上演出近20年的优秀作品,《风雪渔樵记》在展演时经过作家吴兆芬的再次修删加工,也经过了整个创作团队的重新排演,做到了主创团队所说的“传统但不陈旧,出新并不出格”。尤其是这部作品保持着当代戏曲界对于传统戏《烂柯山》《马前泼水》的现代观照,一改传统戏集中于朱买臣妻崔氏因逼休而引发的内心困惑、坎坷遭际的故事框架,而是着力展现刘天仙激夫励志,用泼水绝情的方式,促使朱买臣发愤图强,在朱买臣以泼水报复之际,用自己坚守真情、宽容羞辱的方式,促使走入情绪误区的朱买臣主动进入自我反思和情感回归。起伏跌宕的情节结构和细腻委婉的人性抒写,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戏的新故事,但又充分发挥了越剧独擅才子佳人情缘题材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该剧通过刘天仙善良柔情的人性风骨,展现朱买臣从落魄消沉到发迹变泰、再到悔过自新的成长过程,透露出强烈的女性视角,将独特的社会批判通过女性柔软的心灵体验展现出来,让这部已经创作有年的优秀作品与时俱进,焕发出与时代相通的时尚风采。

        当然,戏曲的现代创作不只需要单纯地与时尚嫁接,更需要通过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深刻地审视生活和情感,理性地叩问人性和道德,让戏曲作品真正获得现代社会的情感回应和思想探索。这种创作理想集中体现在剧作家李莉主创的《甄嬛》(上、下本)中。这部连台本戏在《甄嬛传》盛传于网络小说、盛演于荧屏的群趋追捧时,别出机杼,以更加简练、更具传奇性的编创,集中在患难相交的甄嬛与清河王、青梅竹马的温实初与沈眉庄两对感情线索,通过他们心照不宣的情感宽慰,共同面对以皇帝和华贵妃为代表的冷漠的宫廷斗争。特别是剧中的华妃集合了原作皇后与华妃的情节,极大地凸显了中国戏曲重线条、重头绪、重主角的结构特征,同时又增加了人物性格、个性的厚重与丰富,由此深刻地烘托出剧中甄嬛与皇帝的内心世界。这部作品将情节设定在“大古代”,但却在情感表达上实现了“极现代”,用古典的越剧形象展现现代的人心变幻。作品通过具有现代性的人文关怀,将当代的男女伦理观念,内化成宫廷背景下的人情纠葛,在错综复杂的人际恩仇中,展现人性的谅解、人心的宽忍、人生的况味,用炽烈的男女之爱、深沉的姐妹之情,诠释现代社会中对于人性异化的冷静思考与热情期待。作品既保留了《甄嬛传》基本的故事情节,又极大地改造了原作冷酷血腥的书写形式,展现出越剧、或者说是戏曲对这一题材的主题升华。这种艺术方式保证了越剧的古典风采,也推动着越剧作为现代戏曲所应具有的理性反思。特别是舞台上的高台,一物多用,既是楼阁,又是道路;既可以是场景,又可以是气氛渲染者。以跨时空的方式,在舞台上同时呈现具有影视蒙太奇效果的戏剧画面感觉,拓展了传统戏曲的舞台时空流动与视觉印象,这是越剧接受现代艺术手法进行舞台创造的重要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剧中每个人物的心灵呈现。

        上海越剧院曾经一度立足于戏曲市场的探索,这让它对观众审美需求有更加清醒的判断和把握,由此也决定了它不仅仅需要引领创作风向,而且将创作成果能够反哺到自己的观众、自己的生态乃至自己的传统中去,让优秀的探索成果凝练成演得开来、传得下去的经典剧目。这是极具挑战性的创作工作,尤其是新编作品更显困难。李莉创编的《双飞翼》迎难而上,显示了上海越剧院在驾驭“创新”与秉持“传统”上的成功探索。该剧描写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身处牛李两党党争的背景下,进行艰难的人生抉择,由此展现出一个诗人在现实情感与社会规则中的内心挣扎。围绕在李商隐生活中的兄弟情、儿女情成为一对不能协调的矛盾,一方是师兄令狐绹,一方是知音王云雁,前者有生命恩德,后者是心灵爱侣,但是选择任何一方即意味着对于另一方的伤害。正是在这样的尴尬无奈中,主人公最终以自我放弃的方式以及对于“真心真义真性情”的本能恪守,走出了功名与结党的权利牢笼,自然也摆脱了背叛与欺骗的虚伪自保,张扬出一个本真的生命个体的赤子之心、赤子之行。这样的题材和表达,最容易流为文人的顾影自怜,也最容易走入历史剧创作的刻板无趣,但是《双飞翼》却以小品式的场面建构,用诗化的语言宣叙和意境营造,极力渲染身处其间的人们不断流动变化着的感伤、失落和憧憬,最终将独特人物的生命理想张扬起来。剧中洗练现代的舞台美术与诗意的歌舞唱做相映成趣,一段段明白如话但又辞彩华美的“剧诗”,极大地张扬了越剧唯美、抒情的古典风格和流派特色。由此,这个文人题材的编创手法就与《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经典作品一脉相承,《双飞翼》也成为上海越剧院在当前奉献给现代观众值得玩味的艺术作品。

        上述三部作品集中代表了上海越剧院近年来不断明晰的创作思路,很好地调和了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以极具现代拓展的剧目成果,代表了中国戏曲在寻求现代创造的艺术高度。三部作品回应了110年来越剧向古典与现代学习的实践经验,也在乡土与城市之间的越剧生存空间中,用优秀的艺术创作联系着观众历久弥新的审美诉求,引领着观众与时俱进的艺术观念,展现出当代越剧前行者本应具有的文化责任与艺术担当。作为越剧的前行者,上海越剧院以“越从海上来”的自信,走在了越剧不断寻求现代突破的前沿,最值得当前中国戏曲的所有前行者们借鉴学习!

        越剧至今已走过110年的历程,剧种的持久发展需要拥有具有活力的戏曲生态,但必须依靠艺术团队和艺术传承者的创造与引领。越剧成熟在上海,上海的城市品位为越剧赋予了深刻的现代性追求,上海的现代视野也给予了越剧长足的发展动力,而上海越剧院通过60年来持久的传承力与创造力,成为越剧当之无愧的前行者、引领者。那些享誉海内外的经典名剧;那些不同时期被推上舞台和演出市场的新创作品;那些在越剧史上标领风尚、至今神采依旧的众多艺术流派;那些传承有序的几代越剧大师、名家们,都荟萃在这个艺术团体中,彰显着一个剧种前行者应有的艺术深度和艺术高度。因此,在中国戏曲普遍面临着现代转型的发展课题之时,上海越剧院对越剧现代品格的把握、延续和拓展、升华,不但对于越剧的前进方向产生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方向产生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