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2日 星期日

    我眼中的家乡·宣传部长走笔

    大清河水绵且长

    作者:缪小斌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2日 11版)
    泛舟大清河(摄影) 高 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描绘的水乡美景就在河北文安。

        地图上的文安县,宛如一片美丽的枫叶,镶嵌在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上。文安位于九河下梢,是河北省八大洼淀之一,造就了胜水荷香、文潭灏影、万柳金堤等文安古八景的美丽传说。文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王之涣曾任县尉,击剑悲歌,留下千古绝唱;苏洵食禄主簿,教民礼让,劝课农桑;清代武学宗师、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侠肝义胆、名扬天下。出生在这里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曾经说过:“是故乡大清河的水,滋润了我一副好嗓子啊!”

        这条戴玉强所说的河,在文安县境内全长63.7公里,它原属黄河水系,后属海河水系。上游支流繁多,源于太行山和恒山南麓,弯弯曲曲,像一条巨龙,蜿蜒数百里,最终东入渤海。《畿辅河道水利丛书》载:“清河,北有永定河,南有滹沱河,二河皆浑浊,独此河水清澈,是以得名。”

        大清河的水清得一眼能望见水底,而且还带着淡淡的甜味,多少年来滋养着岸边的人们,小时候总问长辈为什么大清河的水既清又甜,儿时的记忆里就一直留存着这样一个传说:这条河刚挖成的时候,水味苦咸,颜色黄浊,起名大浑河。在浑河村边上,住着母子二人,儿子二十多岁,名叫大清,有一身好水性。大清为了治理这浑浊苦涩的河水,经过千难万险,从龙王那里盗来了一颗龙珠,他“咕噜”一下把这龙珠吞下后纵身跳入河中,只见一条黑色的蛟龙从水里钻出头来,向河里哗啦哗啦喷着清水,整整喷了七天七夜,把整条河水都喷清了。从此,大浑河的浊苦水变成了清甜水。

        这条文安人的母亲河,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美好、难忘的记忆。20世纪70年代,这里的农村孩子们会相约来到河边,踩着夏日里柔软的河滩,望着清澈温暖的河水,他们褪去上衣,一个猛子扎入河中,浪花高兴地蹦起来老高,无论往昔还是今朝,大清河一直是孩子的乐园……

        但有一段时间里,大清河也难逃被污染的厄运,变脏变丑的大清河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声……

        2015年,我有幸调文安县工作,又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大清河,感受到它怀抱。漫步千里堤上,看着大清河秀丽的风光,我有些吃惊地说:“几年不见,大清河变化不小!”只见一只只燕鸥在大清河栖息、飞翔,在古洼大地上形成了一道天然而亮丽的自然风景线。“这么多水鸟,真是一派秀丽的京南水乡风貌呀!”

        随行的同事对我说,现在政府对污染企业进行了铁腕治理,对排查出的河流两侧污口进行了无条件的封堵,对垃圾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还购置了一批垃圾箱,新建了许多公厕,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正在形成,现在咱家乡的变化啊,那叫一个日新月异!

        “用时生命线,闲时风景线”,大清河的水再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她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滋养哺育着万物生灵。引来数以千计的燕鸥来这里栖息,美丽的白天鹅季节性地在这里逗留、繁衍,在古洼大地上形成了一道天然而亮丽的自然风景线。

        文安人深爱着这条河,也深爱着这个融古老文明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县城,但最爱的还是这一抹大清河的乡愁。

        (缪小斌,作者系中共河北省文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